二十名,当然, 状元、榜眼和探花还是三个。

    人数多了, 自然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已经说过,更多人能够考中。

    坏处嘛,人数多了,不容易被皇帝记住,相对而言分配的职务也会差一些。

    陈君羡就不一样了,皇帝亲自嘉奖书籍,说明哪怕他还没有参加科举, 已经被皇帝知晓有这么一个人, 并且,更大的好处是, 皇帝亲自出题,又送了这么多书籍给他,很有可能考题就在里面。

    在大宋朝想要成为七品官得付出多大啊, 现在只要陈君羡能够武考不太差,再把这些书籍熟读,到时候考上进士应该没多大问题,还有就是他被皇帝记住了,等到殿试的时候,更容易获得靠前的名次。

    “还有一件事华兄可能并不知晓。”朱县丞拿着毛笔蘸了蘸墨水,一边在公文上写着什么,一边说道:“因为今年恩正并科,状元、榜眼和探花的奖励也提升了,往常状元是一件黄级法宝、任意挑选一门地级的法术、功法或者武艺,榜眼探花则是没有法宝,其他一样,但是今年变成了状元奖励一件玄级法宝,任意挑选两门地级或者一门天级法术功法或者武艺, 探花和榜眼也能有一件黄级法宝奖励。”

    周县尉略带深意道:“华兄,你被圣上记住了, 只要能够进入殿试,优势非常的大,成为状元、榜眼和探花的可能性比别人更大一些。”

    陈君羡眼前一亮,道:“成为状元榜眼探花还有这么丰厚的奖励?”

    “没错,其实考中的人都有奖励,只是好坏而已。”李典史指着朱县丞道:“比如咱们县丞就是甲午年的三等同进士,当初他获得了一件玄级法器和功法的奖励,像我们这种没有参加过科举,一步步靠政绩获得品级的人,同品级职务调动的话,也没有科举出身的官员来得好。”

    朱县丞道:“惭愧惭愧,和我同科的至少都是知县了,只有我不才,还是一名小小的县丞。”

    闻言,陈君羡对这次科举有些期待了,他倒不是眼馋品级不品级,而是眼馋前三名的奖励。

    哥们儿已经被皇帝记住了,范漕司又许诺过,让我进入恩科前六十名,也就是说,我只要走正常流程,就能获得殿试机会,且成为前三名的概率更高一些?

    状元的奖励太丰厚了啊!

    玄级法宝!

    两门地级法术或者一门天级法术!

    这么丰厚的奖励谁不心动?

    陈君羡自然也不例外,本来他只想能够成为进士混混日子就行了,现在听到朱县丞等人的话,他已经暗暗下定决心,说什么也要成为状元!

    不过他对大宋朝的科举制度还不太了解,便主动问道:“我朝科举要经过几轮考试?”

    朱县丞参加过科举,比其他人清楚的多一些,“哦,若是普通人要经过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以及能够考中一甲二甲之后殿试,你因为本身有朝廷职务在身,又是参加恩科,只要我县推举你代表本县参加,就可以直接参加院试,院试通过后,参加乡试,再然后就是会试和殿试。”

    陈君羡奇怪道:“难道中了院试或者乡试不用再等三年参加科举吗?”

    朱县丞一怔,“你听谁说要隔三年再参加?”

    陈君羡记得地球时空明清两代科举都是这样,但这里不是地球时空,他估计有些不同吧。

    “哦,我进来之前的国家要隔三年。”陈君羡道。

    “我朝科举都是在同一年进行的。”朱县丞细细解释,“春季县试、府试和院试,夏季乡试,秋季会试,三月你参加完院试,五月参加乡试,待到八月参加会试,当然,一般院试结束,很多考生就在路上了,毕竟不是谁都都有钱直接使用传送大阵去路府和京城考试,绝大多数人都是靠乘坐代步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