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产粮区的粮食产量也会随着不断的完善而逐步增加。

    最大的潜力上限,可是能同时满足近两百多万人一年的粮食消耗。

    想想连年丰收的山西,全境才五六百万人。

    如今整个河南江北行省全境,在连年的灾害兵乱后,就算这里的人口以往并不比山西少,可如今最多也就只有三百万出头的样子。

    更何况,如今他们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安丰路,尽管各处详细的人口信息还未送来,无法统计,但绝对不可能超过两百万。

    要知道,整个河南江北行省内,可是有十几个和安丰路地域差不多大的府路。

    也就是说,这个产粮区一旦按照齐衡的设想最终完善,最终的产粮产粮,百分百可以让安丰路境内所有百姓每天吃的饱饱的。

    并且随着水田面积的增加,劳力的增加,细节的完善,当它的全部潜力被挖掘出来后,可以同时满足十个左右安丰路人口百姓的吃饭问题。

    当然,这只是日常吃饭所需。

    不过,最重要的是,这些水田是一直都在。

    是一个可持续买卖。

    不是一锤子买卖。

    这意义可就深远了。

    朱元璋在经过最初时的惊叹后,仔细的琢磨起来。

    最后,想着往日齐衡的种种神奇之处,一咬牙,说道:“干了!”

    “这是造福百姓的大计,不管能不能成,总是要试试的,咱义军天天说是帮助百姓推翻胡元残暴统治,却也没干过几件实事.....”

    说到这里,朱元璋当即道:“此次常遇春攻伐蒙城等地后,除了当地留守的驻军外,连带降卒有四万五千多兵力,咱做主了,给恩公你留下两万人做帮手,如何?”

    对此,齐衡自然是大喜过望。

    “这当然好,刚刚我们还在说,消耗的人力实在太大,前期百姓调动不宜太大,而且号召百姓也需要一些时间,如今有了大哥你派来的这两万兵力,可是帮了大忙。”

    朱元璋傻呵呵的一笑,道:“咱到底也是义军的大帅,事情也不能光靠你们来做。”

    朱元璋话说完,众人皆是一笑。

    随后齐衡似乎想到什么,便对着朱元璋说道:“还有件事我还得跟你说一下。”

    “哦?何事?”

    齐衡道:“如今咱义军名下的疆域已经越来越多,可手下能使的人却远远不够,你看此次派遣到寿春、安丰、霍丘的官员,就因为官员不足而导致只能派遣一位主政之人。”

    “而其余的衙门各职却还需要主政之人自行任选。”

    “如此办法短时间内或许没有太大的问题,可时间久了,铁定是要出问题的。”

    “所以我就在想,是不是想个办法,能多招揽一些名士,再不济,咱们自己也能培养一些寒门子弟出来。”

    “毕竟,教育也是重中之重。”

    听着齐衡的话,朱元璋又何尝不知道,无奈的说道:“咱又何尝不想啊,可如今咱义军到底还是刚刚起步,有本事的人去哪找那么多。”

    齐衡当即提了个建议:“大哥,我有个想法,你且听听。”

    “如今这天下在胡元的统治下,文化传承都断代了,即便最近几年在脱脱的治理下,恢复了科举,可时间太短,完全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既然如此,为何我们不能自己培养一些人呢。”

    “你看,工匠、官吏、农耕,这其中都是有学问在的,如果能将这些学问全部集中在书本上,然后以读书教学的方式来培养,学子们学习的速度也会提升许多。”

    “而这些学子们离开学堂后,进入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