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案台前继续处置各地奏折的李善长,门外突然来了一个人。

    胡惟庸。

    见是胡惟庸,李善长只是抬头瞧了一眼便示意他进来。

    胡惟庸缓缓走进,手中拿着一份奏折,来到了李善长的面前,说道:“相国。”

    李善长点点头。

    胡惟庸则继续说道:“户部拨发扬州的物品单子上来了,属下看过了,这数量似乎也太大了。如果其它省府知道了,恐怕会有不均之议。而且其它省府也肯定会知道。”

    说完,便将手中的奏折递了上去。

    就在李善长接过折子查看时,胡惟庸则继续说道:“此外,属下对于杨宪的政绩也颇有疑虑,这里面会不会有做戏的成分,还有,杨宪出自翰林,是刘伯温高徒,都察院又归刘中丞掌管。”

    “那巡查御使对杨宪是否也会有暗中偏袒呢?”

    面对胡惟庸的质疑,李善长沉默了片刻,随后叹了口气,正要说什么的时候,突然灵机一动。

    似乎想到了什么。

    随后又仔仔细细的揣摩片刻后,眼中精光一闪。

    仿佛有什么东西被他想明白了,忽然笑了起来,对胡惟庸说道:“今日朝会上,皇上对杨宪的那四条政举足足叫了五六个好字。”

    “惟庸啊,如数照拨。”

    说罢,将手中的奏折又重新还给了胡惟庸。

    听到李善长有了决断,胡惟庸虽然心中有些不满,认为这是资敌养敌,可最终还是忍了下来,说道:“遵命。”

    说完,转身带着奏折离开了。

    而屋内的李善长瞧着胡惟庸离开的背影,对于胡惟庸的小心思那是清楚的。

    胡惟庸是他李善长的高徒,杨宪是刘伯温的高徒。

    不用想就知道,绝对会有人将他们放在一起去比较。

    算起来,在文臣当中,他们都属于后备力量。

    是李善长、刘伯温等老臣后面的顶梁柱。

    谁表现好,谁能高过对方一头,这在未来都会有很深重的印象。

    不过,如今局势已经不是该计较这些小事的时候,他李善长现在自顾不暇,哪里还有功夫去帮他胡惟庸思量这些事情。

    就在刚刚。

    当胡惟庸将杨宪的折子递上来的时候,李善长突然想到了该如何解决如今困局的办法。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既然如此,他李善长何必非要与那齐衡去争一时之长短呢?

    两只老虎撕咬,结局不仅是必有一伤,在他李善长看来,这两只老虎都不会有什么好处。

    既然如此,又何必去当别人戏园子里的老虎。

    为何不去看台上看戏呢?

    那刘伯温能想到韬光养晦,暗中发展的办法,他李善长虽然急智不如刘伯温,却也不是蠢笨的人。

    现如今,随着朱元璋在朝堂上的夸赞,那杨宪已然成为了当朝之中的明星。

    甚至要让全国官员都跟他去学习。

    既然如此,那李善长为何非要违背朱元璋的意思,让朱元璋不开心呢?

    相反,他还要支持。

    支持朱元璋的一切举措。

    让朱元璋开心的同时,也让以杨宪为代表的浙东一派浮出水面。

    虽然在他看来浙东一派确实没有什么战斗力,但作为给他李善长挡抢的人,也足够了。

    齐衡心心念念的给山东要政策,而刘伯温又借助都察院全力的支持杨宪,给杨宪说足了好话。

    为的是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