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说过,可现在情况有所不同了,我们必须把规划提前一年。”

    听着杨宪如此的急功近利,鲁明义不得不提醒道:“大人,倘若如此的话,全城上下就得没日没夜的拼搏了。”

    自从有了上一次的教训后,这鲁明义在与杨宪说话时也谨慎了许多。

    但此时意气风发的杨宪,根本听不见鲁明义的提醒,说道:“我正是这个意思,从现在起,我们要不择手段,不计代价,跟全城百姓们一起,拼他一场!”

    随着杨宪这话说完,这场谈话的基调也就定了下来。

    原本三年的规划本就紧凑,如今更是又提前了一年。

    在场的一些人心中,还是有些担忧的。

    不过,杨宪如今在扬州便是一言堂的架势,他所决定的东西根本不给任何人反驳的机会。

    很快,有关于这次规划时间提前的事宜,杨宪便写成了书信,送往了京城。

    两日后。

    伴随着杨宪书信的抵达,夜晚刘伯温的书房内,刘伯温看完信件后却是长长一叹。

    脸上挂上了些许的担忧。

    一旁站着伺候的儿子刘涟,听到刘伯温的一声长叹,不由的问道:“父亲,怎么了?”

    刘伯温说道:“这个杨宪,把自己的三年规划又提前了一年,这是想向皇上报喜呀。”

    听见是这事,一旁的刘涟则说道:“这不是挺好嘛?杨兄是个聪明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嘛。”

    可刘伯温到底是老谋深算,直言道:“未必。”

    “如果聪明太过,则过犹不及,反受其害。他的三年规划已经超前了,要是再提前一年,那就是等于自己把自己逼到了悬崖边儿上。”

    但刘涟却说道:“父亲,恕儿直言,或许是您太保守了呢?杨宪如今风华正茂,敢想敢干,再说,他身在扬州,我们坐在京城,他也比我们了解当地的情况啊。”

    听着刘涟宽慰的话,刘伯温心里门清。

    年轻人做事情还是太过于急功近利。

    什么事情都想做到极端。

    可是却从未仔细的考量过周全。

    如今他将规划自己提前了一年,到时候如果完不成呢?

    如今他这么说,是给了朱元璋报喜了。

    可却没有仔细想过朱元璋是怎么想的。

    原本说的三年,如今你自己又说两年,那到底是你之前报的时间保守了,还是这次你报的时间虚假了?

    先不说你到时候完不成。

    就算完成了,这也是你自己说的。

    得不到半点的好处。

    相反,如果你说的三年,却在两年完成了,到时候给朱元璋一个大大的惊喜,难道不好吗?

    这难道就不是功劳嘛?

    就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这么急着给朱元璋投桃报李嘛?

    不过,刘伯温虽然心中是这么想的,但嘴上还是笑着说道:“也许吧,也许真的是我老慕了。再看看吧。”

    说完,刚一转身,却又说道:“不行,涟儿,笔墨伺候,我要书信一封,提醒他注意。”

    可随着刘涟将笔墨纸砚准备好,刘伯温却又再次反悔,说道:“算了,说不定这个时候杨宪的奏折已经到了中书省,我这个时候说又有何用呢?也或许,真的是我老慕了,不解人家的青春壮志。”

    说完一笑,终究还是将这件事暂且的搁置了。

    第二日,天色刚亮。

    扬州府衙。

    杨宪匆匆从府外走了进来,一边走着一边对屋里的鲁明义说道:“鲁兄,徐知县禀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