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礼了。

    可是,他自己很清楚。

    都察院只是都察院,而中书省,却是中书省啊!

    加上那遍布全国各地的淮西勋贵们,他如何能与人争,如果能与人斗。

    所以他才不得不采用低调的计策。

    暗中不断的扶持浙东系的士子们,这些士子便犹如他们浙东系的种子。

    种子,是会发芽开花的。

    等他们这一批新人成长起来后,才能真正的形成所谓的浙东党。

    而这个过程中,他最迫切需要的,也是如今他浙东党最为关键的东西。

    那就是皇帝的信任!

    如今朝堂中不管是李善长还是齐衡。

    他们的势力都实在过于庞大。

    换句话说他们的存在阻碍了朝廷的正常运转。

    此非朱元璋个人的情感能决定的。

    从古自今,但凡是明君之朝。

    朝廷之下的士族贵族一定会是一个用了一茬换一茬的过程。

    因为你不换,就会给朝廷这个体制内留下无法根除的祸患。

    就像如今的大明朝。

    看似刚刚开朝没多久。

    但淮西勋贵的祸患已然显现。

    全国各地传到他都察院的事情还少嘛?

    所以,他刘伯温认定了这一点,便主动的靠在朱元璋的身边,借着朱元璋的龙威,扶摇而上。

    可是。

    如今出现了陈怀义的事情,就陈怀义这么一个愚蠢蠢笨的人彻底坏了他的计策。

    被朱元璋目前最信赖倚重的势力当面驳斥。

    这几乎等同于背叛了。

    朱元璋若信此事不是他刘伯温的意思,接下来只怕就是雷霆手段。

    直接将他刘伯温所代表的势力一夜之间从朝堂之上连根拔起。

    朱元璋若不信,也会在心中对他刘伯温的能力产生质疑。

    同时在二人之间彻底的埋下隐患。

    无论结果如何,对于他刘伯温都是致命的。

    想着,刘伯温绝不能坐视局势朝着最坏的方向发展。

    回到屋里,刘伯温便立马动笔写了一封祈罪折子。

    “臣驽钝庸懦,未能上察天意。臣驭下无方,致有陈怀义咆哮婚宴,玷污圣上的封王戍边之策。臣为此愧恨不已。陈怀义悖逆欺君,死有余辜,而臣辜负圣恩也罪无可赦。臣祈圣上降旨,严加治罪。”

    就在刘伯温刚刚落笔还未写完时,门外突然走进一人来。

    “恩师!”

    杨宪匆匆而入。

    刘伯温瞧见杨宪,有些惊讶道:“杨宪?坐,快坐。”

    随着杨宪落座,便立马说道:“禀恩师,昨日婚宴的事学生已经查问清楚,确实是胡惟庸从中挑唆,他在皇上气头上非但不劝,反而泼油浇醋说陈怀义奉恩师为国公,还说都察院诸御史大都对分封之策心怀不满,这才导致皇上暴怒,陈怀义暴亡啊。”

    听着杨宪的话,刘伯温缓缓站了起来。

    对于杨宪的话,他刘伯温虽然没有去调查,却也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但嘴上还是说道:“胡惟庸?我一直以为他为人厚道,在我与善长之间巧妙周旋,从不与人交恶。”

    听到这话的杨宪顿时冷笑一声,道:“厚道?如果他要是一个厚道之人的话,那大虎能为小明王之死自尽嘛?”

    闻言,刘伯温却只是点点头,道:“为师看花眼了啊。”

    趁着这个机会,杨宪立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