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臣需月输关东之军粮,月不止百万石呐······”

    满是苦涩的道出这一番话语,萧何又是苦笑着摇了摇头。

    “家上可知去岁,国库入税粮几何?”

    “不足一千八百万石!”

    “然自秋九月,陛下出征至今,臣已输军粮近三百万石之巨!”

    说到这里,萧何的面容之上,也不由带上了些许沉凝之色。

    “代、赵之地自古苦寒,一俟冰封,战事必当暂休;复兴,至早亦当于春二月、春三月。”

    “然今,冬十一月方过半,距代、赵复起战事,仍有三月余。”

    “若加之陛下平陈豨乱,又全复代、赵,大军仍当征战于外至岁中季夏。”

    “如此,便又是近半岁;臣仍需输军粮数以百万石,以供陛下所用······”

    言罢,萧何终是悠然长叹一口气,面带苦涩的望向刘盈。

    “家上不知,臣已行令朝堂有司,及关中各地方郡县:凡官吏今岁之俸禄,皆暂减其半!”

    “然纵是如此,臣肩陛下大军粮草、辎重之担,仍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听着萧何这一番不是诉苦,又甚似诉苦的描述,刘盈的面容,也不由带上了些许沉凝之色。

    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放在如今,刘盈所身处的冷兵器时代,战争最大的消耗,其实还是粮食。

    便拿现如今,刘邦率军出征,平定代相陈豨之乱来说,各路兵马、军队加在一起,光是战斗人员,就起码有四十万以上!

    至于运粮的民夫,以及炊事、遂营等非战斗编制,说刘邦大军‘拥兵百万’,也丝毫不为过。

    就算那些运粮的民夫人均自带粮草,炊事、遂营等非战斗编制也不需要吃饭,光是那四十多万战斗人员,每个月的军粮消耗,便是近一百万石!

    ——月食粮米二石,那是寻常百姓家的标准,要是让士卒也吃这么点,根本就没力气打仗!

    而现如今,只能从关中,以及巴蜀收取农税的长安朝堂,农税收入平均到每个月,也就是不到一百五十万石。

    这样算下来,毫不夸张的说:无论是如今正在叛乱的陈豨,亦或是明年,即将反叛的淮南王英布,只需要保证一到二年之内,逼得刘邦始终将几十万大军留在关东,并不被彻底打败,那汉室社稷,便必然会被动摇根基!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丞相萧何肩负着‘供应数十万大军所需军粮’的前提下,作为太子的刘盈去纠结‘为什么不给少府播粮食养官奴’,确实有些轻重不分之嫌。

    此事若是传出去,刘盈也免不得要被有心人苛责一句:身社稷之后,而不知为君分忧。

    但很可惜,萧何这点偷换概念的伎俩,却并没有逃过刘盈敏锐的双眼。

    就见刘盈沉着脸微一点头,附和道:“萧相所言,孤自知。”

    “今父皇大军在外,粮草所耗确甚巨;萧相担输粮出关之责,亦多有辛劳。”

    说着,刘盈不由稍叹一口气,旋即将话头悄然一转。

    “然纵如此,国库亦不至连少府之官奴,都无以供养之地吧?”

    “嗯?”

    颇有些突兀的发出一问,刘盈不由摇了摇头,稍带深意的望向萧何那略显错愕的面容。

    “若孤未曾记错的话,少府官奴所需之粮,乃前岁之农税入国库之时,便当预留而出,以待少府随时取用。”

    “怎今,萧相竟言此‘预留’之粮,亦已无存于国库?”

    “莫非萧相果真已至如此绝地,不得已将少府官奴预留之口粮,输之以为父皇大军之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