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亲自在莲勺盯着完成了。

    剩下的‘固上游之土’一项,则是由于此番修渠,是刘盈以监国太子的身份,带着‘民心’‘政望’的政治目的,私自加上去的。

    倒也不是说,这完全是形象工程。

    ——如果不用埽、石砖固定上游的水土,那刘盈此番整修郑国渠,就会只是个开始!

    往后每隔几年,郑国渠依然会因淤泥堆积而堵塞,朝堂也需要周而复始的出钱出力,去进行郑国渠的养护工作。

    对于如今,连都城长安都建不起的汉室而言,如此庞大的修护成本,显然是不能接受的。

    若非如此,过往近十年,丞相萧何也不至于坐视郑国渠阻塞,甚至直接导致沿岸农田因溉水不足而减产。

    而‘固上游之土’一事完成,虽也不至于说是让朝堂彻底一劳永逸,从此再也不用维护郑国渠,也起码能大大减缓郑国渠因淤泥沉积,而导致阻塞的速度。

    如果说先前,郑国渠每三年就要大费周折去修、去疏通的话,那在此番,郑国渠上游被铺上埽、石砖之后,很可能是每十年乃至十五年,才需要大修一次。

    若是关东尽快平定,天下尽早安稳下来,郑国渠下游能每年都稍微清理一下淤泥,或许往后,朝堂再也不用因郑国渠的整修之事而操心。

    简单来说就是:清掘淤泥、减宽渠道,都是从当下考虑,做了能立竿见影,但很快就需要重复进行。

    而‘固上游之土’,则是刘盈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才做出的决策。

    只要此事完成,那从大的方面说,自然是利国利民,有利于国家财政健康运转。

    从小的方面,也足以让刘盈在朝臣百官心中,得到一个‘思虑深远’的印象,顺带收割一下关中百姓的拥戴。

    而这件事,其实也已经做的差不多了。

    ——十一月中旬,郑国渠下游河段的工作结束之时,刘盈已经以粮米为酬,得到了关中数万民民壮‘冬天编柳席,开春带着柳席去三原修渠’的承诺。

    另外,少府调拨的三万官奴,也已经备好了制埽的碎石。

    等过几天,阳城延去三原,召集少府官奴、关中民壮,用编好的柳席、备好的碎石卷成埽,铺在郑国渠底下,就大功告成了。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刘盈先前没有在长陵遇刺,去不去三原,影响也都不是很大了。

    “呼~”

    “老爹的大考,总算是给出了个不错的答卷······”

    在心中稍发出一声感叹,刘盈却并没有觉得肩上的担子轻了分毫。

    稍思虑片刻,刘盈便又再度望向阳城延。

    “前时,孤令输粮米十万石往三原,少府可自用为官奴之食用。”

    “余者,少府可假孤之名,言‘太子令发’,以为关中民壮修渠之口粮。”

    “待春三月,修渠事将毕之事,孤当往三原,以亲谢关中民壮当面。”

    听着刘盈略带严肃的道出此语,阳城延也是稍点了点头。

    待看清刘盈目光中,那一抹若有似无的和善,阳城延更是略带腼腆的笑了起来。

    ——关中民壮,刘盈都要亲自去致谢,那······

    有些话,不用说的太明白······

    阳城延正思虑间,就见刘盈又问道:“粮市之事,如何了?”

    听刘盈问起,阳城延也不由将心绪拉回,稍一沉吟,面上便稍带上了些许忧虑。

    “自家上兴粮市,又以少府亲售米粮,迄今,已近十日。”

    “此十日,少府已售粮米十万石余,得钱二万万;少府余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