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火烧咸阳宫等事件,春秋、战国时期,乃至更早时期留下来的经书典故,也基本都流失大半。

    当今天下,书籍的稀少程度,到了怎样的地步?

    都不用说别的,就说一点,就足以证明。

    ——当今天下,包括天子刘邦在内,都找不到哪怕一本完整、成套的先贤经典!

    儒、墨、法等诸学都且不说,就连如今汉室的执政学派:黄老学说,都不敢说手里哪一本经典是完整的、没有遗失的!

    执政学派都如此,其余各家学派,那就更不用说了。

    法家典故,现如今还能找到的,也就是几篇取自咸阳宫遗址的《商君书》《韩非子》,而且还都是残篇;

    儒家经典,那就更不用提了。

    ——儒家六经①:诗、书、礼、易、乐、春秋,有三部部分失传,有两部完全失传!

    部分失传的《诗经》《周易》《仪礼》,也基本都是‘书虽然没了,但人还在’,借着几位躲进深山,幸运躲过战火的学术巨擘,才得以部分保存了下来。(浮丘伯-《诗经》,陆贾-《仪礼》,二人均为荀子门徒;田何-《周易》,自成一派而独脉单传,至田何为第七代)

    《乐经》《尚书》,更是完完全全失传,即没了书,也没了人!(《乐经》传人公孙尼子,于秦末失去下落,《乐》失传至今;《尚书》传人韩非、李斯,皆死于秦亡前,此三人亦为荀子门徒)

    唯一一部得以完整保留下来的《春秋》,更是凭着当朝计相、北平侯张苍凭借非人的记忆力,将《春秋》一字不落的记在了脑海中的缘故······(张苍同样是荀子门徒)

    从这就不难看出,‘一套完整的书’,在这个是多么宝贵、多么难得,多么可遇而不可求的礼物。

    也就难怪当年,刘盈身太子之贵,都要亲自上门去求、花重金去买,最后买到手,还要连番感谢人家‘忍痛割爱’。

    ——在眼前这世道,一本书,那就是一把门阀世家的奠基石!

    从这就不难看出:刘盈因为弟弟喜欢看书,就找来了一整套古籍,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

    至于其他几个弟弟,虽然因为年纪太小,还没有展露出什么特别的兴趣爱好,但刘盈对其余几个弟弟的爱护,那也是整个长安士、农、工、商各阶级有目共睹的。

    对弟弟都如此,那对兄长、叔叔这样的长辈,那自更是不必赘述。

    ——在以往,刘盈见到来长安朝觐的刘交,那也是再三而败,才战战兢兢将半边屁股坐下来,听刘交给自己讲解《诗经》。

    这也导致在过去,每当提起太子刘盈,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啊,太子盈啊,是个憨厚的人,对父母孝敬,对长辈恭顺,对晚辈仁爱······

    而当夏侯婴也带着这样的刻板印象,去看待刘盈伸手跟刘交、刘肥要钱这件事时,画面,就顿时违和了起来······

    毫不夸张的说:刘盈朝刘交、刘肥要钱,而且是这么正大光明、直截了当的伸手要钱,几乎等同于曹阿瞒低头认错、柳下惠piao-chang被抓!

    尤其是天子刘邦,在得知刘盈这近乎无赖般的行径后,居然还有脸说‘虽然不像我’······

    “若如此,陛下亦再言‘太子不类父’······”

    满怀恶意的腹诽着,夏侯婴终是低下头去,将目光锁定在了自己的脚尖。

    ——‘我不混蛋’这种事儿从刘邦嘴里说出来,听听也就算了。

    真要开口,好心提醒刘邦‘你对自己的认知有问题’,那才是脑子有问题。

    不片刻的功夫,刘邦也算是看完了手中的简书,不自觉的嘿嘿嗤笑起来。

    “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