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阳城延传回的消息,对于少府‘代民储粮’,关中百姓还是相当一部分,持有观望态度。

    换而言之,为了打消百姓心中的顾虑,以及对少府‘代民储粮’之政的不信任,起码今年,少府要拿出真金白银,买下关中起码三分之一以上的粮食!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百姓相信:少府并非是想不花钱就拿走我们的粮食,而是替我们存起来;等日后需要之时,我们也确实能取出先前存的粮食。

    但这样一来,新的问题就出现了。

    ——既然能把手里的粮食卖出去,换回看得见、摸得着的铜钱,谁有愿意拿家里一整年的收获,去换少府发的‘存折’?

    只怕是‘粮食可以存少府,也能卖给少府’的消息一传出,关中大半百姓,乃至那些原本原因尝试‘存粮’的百姓,都会选择把粮食卖给少府。

    而这样一来,少府‘官营粮米’之政,就会有大概率胎死腹中,连带着汉室才刚建立起来那么一点点的政府公信力,也会顷刻间付诸东流。

    ——官营粮米之政,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

    代民储粮!

    因为代民储粮,可以确保少府在不花费成本买入粮食的前提下,完美取代过去的‘粮商’群体,在关中粮食市场所起到的作用和角色!

    那如果‘代民储粮’一事胎死腹中,少府的‘粮米官营’之政,又会受到什么影响呢?

    很简单。

    ——既然没人往少府存,那少府为了垄断市场,就只能买!

    而关中民近百万户,每户每年数百石的粮食产量,换而言之,关中每年的粮食产量,也是起码数万万石!

    再算上每石上千钱的粮价,少府要想全靠‘花钱买入’来垄断关中市场,那所需的启动资金,将会庞大到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

    就算对当今天下的铜储粮没有了解,刘盈也能断定:就算把当今天下所有的铜钱找来,都绝对无法以每石一千钱以上的价格,将关中一年的粮产全部买下!

    所以,为了解决市场上‘货币不足’的问题,刘盈只能用‘代民储粮’的办法,让少府尽量轻松地将关中的粮食吃下。

    “嗯······”

    “今年,关中平均亩产三石余,总量产,应该就是三万万石左右······”

    “按照往常的惯例,秋收之后,每户百姓都会留下五十石左右的粮食过冬······”

    “每户五十石,百万户,就是五千万石······”

    “农税十五取一,就又去掉二千万石······”

    “嘶······”

    “二万万三千万石呐······”

    神情郁结的自语着,刘盈终是迟疑的抬起手,在一张空白的竹简上,写下了‘五百’二字。

    过往数年,关中的粮价起伏很高,基本是在一千五百钱到三千钱上下浮动。

    而今年春天,刘盈为了稳住关中的粮价,强行制定了‘每石二千钱’的粮价,以确保粮价稳定。

    再加上今年,关中丰收,粮食产出较去年有大幅度增长,再加上‘粮商’群体被刘盈取缔,也使得关中粮食出口关东的难度陡增。

    如此说来,按照刘盈原本的计划,明年关中的粮价,本该压到八百-一千钱每石左右,才更符合市场规律。

    但现在,为了解决少府收购关中粮食的资金短缺问题,刘盈纵是有所顾虑,也只能强行将粮食的收购价,压低到五百钱每石了。

    谷畘

    ——再贵,少府就买不起了!

    买不起,就必然会导致少府吃不下整个关中的粮食,‘少府垄断关中粮食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