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推行不到半年的时间,汉室就从过去‘府库穷的跑耗子’‘平叛还得挪用官员俸禄’,甚至要靠印钞,尤其是印‘假钞’才能维序的地步,发展到了如今,‘几十万大军出征,花几个月平叛,却不需要国库出丝毫力气’的程度。

    最让刘邦感到欣喜、感到安心的是:少府官营粮米,并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和税、赋一样细水长流,能持续为府库带来收入的‘致富之道’。

    所以,即便刘邦至今,心底里都还有些‘刘盈不是完美的储君人选’的腹诽,但单就少府官营粮米一事,刘邦对刘盈,可以说是一万个满意。

    ——也就是刘盈已经是太子,又是自己的儿子,刘邦赏无可赏、封无可封。

    如果提出‘官营粮米’,并推动此事的是外臣,那刘邦就算舍不得一个‘异姓诸侯’,也起码会封一个五千户的彻侯出去!

    对‘官营粮米’一事满怀认可,刘邦自也就不多插嘴,只带着一抹欣慰的笑容,看着刘盈英姿勃发的描绘自己亲手为汉室绘制的蓝图。

    “儿臣以为,少府官营粮米之政,已足使府、库之虚稍得缓;但关中不逢旱涝之灾,日后,便当再无‘粮价鼎沸’之事生于三秦。”

    谦虚中略带自豪的道出这句‘关中粮价,自此稳如老狗’的豪言,刘盈也并没有太沉迷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是将目光自然地移向了未来。

    “只今,关中只渭北得粮产大丰,渭南得粮之寡,仍不足秦时之七成。”

    “故儿以为,即渭北已得郑国渠整修之利,则渭南之水利整修、疏通事,亦当提上章程。”

    “至不济,亦当于今、明二岁冬,整修渭南已有之水利;待复数岁,府、库充盈之时,再议于渭南新开水利之事。”

    “另当下,关东之土多贫而粮产不足,关东于关中粮依赖者过甚;若单以关中粮供养天下,纵今之关中尚得余力输养,然待日后,终将不堪重负。”

    “又儿闻巴、蜀之地虽多善,亦土甚肥而农产颇丰,只因道阻不通,而无以输粮于关中、关东。”

    “故除渭南水利之整修、疏通,及新渠凿筑,关中-巴蜀之陆路、水路,亦当为朝堂始议、拟策,以输巴、蜀之粮于关中、关东。”

    将心中的腹稿娓娓道出,又低头回忆一番,确定没有遗漏,刘盈才对刘邦再一拱手,示意自己汇报完毕。

    而在刘盈身前,看着刘盈说到‘渭北虽然因为有了郑国渠,粮产有了不错的提升,但渭南还是粮产不丰’,以及‘为了减轻关中供养天下的压力,应该想办法让巴、蜀的粮食送出来’时,刘盈目光中闪耀着的那抹慎重,老天子的面容之上,终是缓缓涌上一抹感怀之色。

    “唉·······”

    “不类我···不类我······”

    “然又何妨?”

    “秦亡而汉兴,税赋、徭役皆已轻,战火纷争已尽消,民得安居而乐业,苍生黎庶各得其所······”

    “日后之天下,当无需又一沛公·········”

    暗自感叹着,刘邦不忘深深注视着刘盈那张明明不像自己,此刻却又莫名散发出英起的面庞,老天子不由摇头一嗤笑。

    “嘿·······”

    “少年慕艾的年齿,竟做这老儿态·······”

    “也好啊~”

    “虽主少国疑,然又少年老成······”

    “当是社稷之幸啊·······”

    如是想着,老天子终是浅笑着将腿收回,盘腿坐在了蒲团之上。

    但片刻之后,老天子面上的笑意,便被一抹若有似无的忧虑所取代。

    因为除了关东的陈豨、卢绾,乃至已经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