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布······

    或许可以说:刘盈高兴地,是汉室这架破马车,在自己的亲手改良下,已然焕然一新!

    虽然表面上看上去,这辆车还没开始动,还是停在之前,那车厢还破破烂烂时的位置;

    但刘盈很确定:当这辆崭新的车驶动时,汉室朝着‘盛世’前进的速度,就将会达到一个令整个天下,都瞠目结舌的程度!

    在更‘巧合’的是:这辆马车开始行驶的那一刻,坐在车辕上驾马的,必然是大权在握的刘盈······

    “唉~”

    “可算是没白忙活······”

    “有了这个大势,就足够了。”

    “起了势,往后的事,就只会越来越好······”

    如是想着,刘盈只微微一笑,在心中恬不知耻的赞扬了自己一番,却也没忘记手中的正事。

    “代民储粮一事,如何?”

    “去岁秋收之后,关中得粮几许?又为少府代储者几何?”

    语调轻松地又发出数问,刘盈便浅笑着低下头,再次摆出了奋笔疾书的架势。

    见刘盈的神情愈发轻松起来,阳城延也是不免受到了感染,虽语调仍旧严肃,但面容之上,却也多了一分轻松写意。

    “依相府所粗拟,去岁秋收,关中得粮米,或近三万万三千万石余;”

    “其中,相府国库入农税,共计二千二百万石。”

    “余三万万石余,为民代储少府者,得近二万万石······”

    在听到‘关中三亿多石粮食,有两亿多石都被百姓存在了少府’,刘盈只如释重负的长舒了口气。

    却见阳城延腼腆一笑,便满是真诚的对刘盈一拱手。

    “此,还当乃家上之功。”

    “自得家上之令,臣便恳请相府广布公文,以谓关中民:秋收所得之粮,若存少府,取十一之仓储费;若售,则石五百钱。”

    “待知少府售粮之价,乃作石一千钱,关中民无不变色而走,除自留过冬之口粮,余者,几尽储入关中各地之少府粮仓,多不再言卖米事······”

    听到阳城延这一番不像恭维的恭维,刘盈手下的笔也是一听,旋即一阵失笑。

    要说少府官营粮米,又哪一项是最让刘盈看重,同时也是最为担心的,那无疑就是代民储粮一项。

    刘盈自是深知:代民储粮,只是一个‘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或者说权宜之计;

    与官营粮米的主体部分,即‘官方垄断粮食市场’所不同,代民储粮之政,并不会持续太长时间。

    但就是这个并不会存在很久,且早晚都必然会被废除的暂时性政策,却让刘盈多了无数个无眠的夜晚。

    原因很简单:垄断粮食市场,需要钱;而如今的汉室中央,可以说是什么都有,就是没有钱!

    在这个前提下,借‘代民储粮’的思路,来尽量避免官营粮米政策因‘资金短缺’而破产,就成了刘盈唯一的选择。

    也正是因此,刘盈对此始终放心不下。

    ——垄断市场,又不能强买强卖!

    ——代民储粮,又不能强制百姓!

    如果百姓死活不愿意存,而是非要把粮食卖掉,那该如何是好?

    如果这样的人足够多,少府买不起这些人手里的粮食,逼得百姓只能把粮食卖给别人,甚至于卖去关东,那粮米官营政策,岂不就与夭折无疑?

    而现在,当听到‘百姓不想亏一半,所以几乎全都选择了亏一成’之后,刘盈对代民储粮一事的担忧,才终于尽数消散。

    三万万石粮食,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