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出身,甚至连入宫,旁敲侧击的问问刘盈,又或者提醒一句‘陛下这么做,太后会不高兴’这样简单的事,吕释之都没有做!

    反倒是周吕侯吕泽的儿子吕禄,颇为突兀的站了出来,呵止这则谣言‘绝对是假的’;紧接着,又莫名其妙的自己把自己关了禁闭?

    最后的最后,吕释之的身影才‘姗姗来迟’,又暧昧不清的来了一句:加冠、摄政,都是陛下说了算的事,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还是不要谈论了吧······

    “屁话!!!”

    想到这里,刘盈面色陡然一拧,巴掌在面前的御案上猛地一拍!

    ——当今天下谁人不知,如今的汉室,大小事务桩桩件件,都是居于长乐宫的太后吕雉说了算?

    吕释之堂堂国舅,即是天子刘盈的母舅,又是太后吕雉的兄长,居然跳出来说了这么一句‘陛下说了算’?

    这令人一目了然的拱火技术,即便是刘盈,都忍不住想要说一声低级!

    好在刘盈也确信:吕释之如此浅显的心思,自己都看出来了,老娘吕雉,更没有看不出来的道理。

    但即便如此,刘盈沉重的心绪,也丝毫没有减缓的趋势。

    ——感情这个东西,谁最经不起考验的······

    对于吕释之‘暗怀鬼胎’,吕雉自然会一目了然;

    但谁又能确定吕雉心中,不会生出‘我儿或许也这么想’的猜测?

    如果有,那刘盈应该怎么办?

    坐视不理,无疑是默认;

    可若是自辩,又分明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再有,便是这个话题的敏感度,实在是太特殊了点。

    ——这个话题,谁都能提、谁都能说,只有作为当事人的刘盈不能!

    按照千百年来的礼制,男子二十岁加冠成人,始终是亘古不变的普世价值。

    但偏偏先皇刘邦临死之时,交代了一句‘太子继位,年十七加冠’!

    至于依据,也是敷衍的不行:依汉律,民男十七始傅;即始傅,便为壮。

    为了增加这个解释的说服力,刘邦甚至还曾交代叔孙通,在《汉礼》上家上一句:男十七始傅,加冠而成人!

    这样一来,‘刘盈到底几岁才应该行加冠礼’,就成了一个非常尴尬的话题。

    《礼》云:君年弱而继位,先加冠而成人,后大婚而亲政!

    所以,什么时候行冠礼,就意味着刘盈什么时候立后、什么时候正式接掌朝政。

    刘盈原本的盘算,是先假装此事根本不存在,等到了明年,再找个炮灰跟老娘私下提及此事,试探一下老娘的态度。

    如果老娘没意见,那刘盈自是乐得尽早掌权;若是老娘不乐意,刘盈也丝毫不介意再让老娘代打几年。

    无论如何,刘盈都还是吕雉心中的乖宝宝,事情有没有摆上台面,自然也就不会引起动荡。

    可被吕释之这么一搅和,这件事儿,就变得无比复杂了起来。

    ‘天子急于摄政’的谣传,都快传的整个长安都人尽皆知了,刘盈能怎么办?

    ——要么站出来,承担‘此地无银三百两’的风险,表明自己绝对没有这么想过的坚决态度!

    再或者,就是冷眼旁观,默认这话,确实是自己说的。

    无论怎么做,都必然会让吕雉和刘盈之间的母子情谊,出现一条微小的裂痕。

    有了裂痕,那彻底破碎,自也不过是早晚之事······

    “唉~”

    “究竟为什么呢?”

    “舅父,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