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御史大夫对修渠一事表示坚决反对’的消息,说不定都能传到百里开外的新丰去!

    “怪事······”

    如是想着,阳城延望向曹参的目光,便愈发怪异了起来。

    昨日日暮时分,阳城延被刘盈召入宫中,又莫名其妙表示‘把修渠的事儿跟曹太傅透个气’的时候,阳城延还满是不解;

    早上入宫之前,按照刘盈的授意,隐晦的告诉曹参‘这事儿可不能插手’的时候,阳城延也还不以为意。

    在阳城延看来,别说是曹参这个等级的诸国重臣了,便是寻常县道的杂役佐吏,都能一眼看透这里面的弯弯绕;

    但当曹参不顾自己的‘劝阻’,真把刘盈那句‘诸公可还有异议’当成了实话,旋即在朝议上站出来时,阳城延彻底迷茫了。

    在那一刻,阳城延的脑海中,只有两句话。

    ——怪不得陛下让我去给曹参透气!

    ——曹参到底有什么大病?!

    至于此刻,被曹参叫到车上一起回家时,阳城延心中,也只剩下一个疑惑。

    ——曹参,为什么会对修渠一事,有这么大的反应?

    但可惜的是,对于阳城延的这个疑惑,曹参,却永远不可能给出答案。

    曹参能说什么?

    说‘府库虽然有了点钱,但还是得省着点用’这种鬼都不信的屁话?

    还是告诉阳城延:修渠的事儿,我本来想留着自己办,从而稳住相位?

    亦或者是含糊其辞的将曹参自己,此刻都有些不再相信的那句‘只要什么都不做,天下就会越来越好’的黄老学至理名言,讲给阳城延这个前朝军匠听?

    很显然,都不能。

    尤其是在曹参亲眼目睹少府官营粮米、刘盈修郑国渠,以及刘盈亲自出征平叛、先皇刘邦一辈子都在平叛等这一系列证明‘有为而治会更好’的事件,并对‘无为而治’的理念产生了动摇之后,曹参自己都没法解释自己,为什么会对‘萧何渠’有这么大的抗拒。

    但如果有一天,曹参有机会问问刘盈,那必然会从刘盈口中,得到这个问题最合理,也最为真实的答案。

    ——在现任丞相萧何抱病卧榻,即将亡故,下一任丞相曹参都还没正式继任的现在,刘盈、曹参二人之间,关于‘君权与相权’的争斗,就已经在当事人曹参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悄然拉开帷幕······

    ·

    在曹参的牛车回到尚冠里,并将阳城延丢在尚冠里外之时,与尚冠里不过一街之隔的长乐宫内,太后吕雉、天子刘盈母子二人之间,却是一派安宁祥和。

    尤其是在说起曹参之时,太后吕雉的面容之上,更是不由涌现出阵阵戏谑的笑意。

    “今日朝议,吾儿可是与平阳侯好大一个‘下马威’?”

    “便是早有预料,见平阳侯之窘壮,吾,可亦有些于心不忍······”

    嘴上虽是这般说着,但吕雉望向刘盈的目光中,仍是险些溢出的欣赏和认可。

    ——现在这情况,曹参或许还没反应过来,但作为刘汉,乃至华夏史上数一数二的政治家,吕雉对于眼下的状况,自是看的再清楚不过了。

    准确的说,即将接任萧何的准丞相曹参,就是吕雉留给刘盈的最后一考。

    只要在这这一考,刘盈能给出满分,甚至只是接近满分的答卷,而不是像刘盈前世那般,带着一句‘丞相说垂拱而治圣天子’来找自己哭鼻子,那别说等明年,刘盈年满十七岁了,就算刘盈想立刻马上原地加冠亲政,吕雉都绝无二话!

    至于原因,倒也不是说吕雉有什么怪癖,或者类似‘非要看儿子和臣子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