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臣吧!

    时间久了,对于关东诸侯的攻讦,阳城延虽早已有些麻木,但关注度却也是丝毫不见。

    毫不夸张的说,在吴王刘濞派来的使者来到长安,甚至还没来得及入宫面见刘盈之前,阳城延恐怕就已经猜到:这是又来了一个指责自己‘祸乱天下’的诸侯王使者了······

    至于杨离,虽然久离长安,但身为阳城延的心腹,二人又是曾经的上下级,自也能从阳城延口中听到风声。

    所以此刻,当刘盈问到‘刘濞的事儿,你俩都知道了吧’的时候,二人的注意力,却已是集中到了下一个环节之上。

    ——问题的解决方案。

    想想就知道:对于如今的刘盈而言,能同时召见阳城延、杨离两位亲近的臣下,同时又没稍带上其他重臣,如丞相曹参、内史王陵等人的,必然不会是小事。

    换而言之,既然刘盈单独召这二人,又第一时间问起了吴王刘濞,那刘盈的真实目的,必然是想要让二人出招,来解决刘濞这件事。

    想到这里,杨离只下意识皱了皱眉,但碍于身份,以及早先与刘盈的‘约定’,并没有抢先开口。

    倒是一旁的阳城延,神情满是郁结的沉吟良久,终还是摇头叹息着直起身,对刘盈稍一拱手。

    “陛下。”

    “吴王苦少府米贵,虽此举稍有不妥,然其言,亦非无理。”

    “早自荆王刘贾之时,荆、吴之地,便多苦民口之缺,又田亩之瘠。”

    “且今之吴国地处大河以南,一不比燕、代之险,二不比赵、梁之要,三,则更不比齐之商贾遍地、楚之土广口丰。”

    “更吴国之地势,除因临海而可渔,又煮海得盐、开山得铜,便几无他法······”

    面色忧愁的道出此语,阳城延的眉宇间,更不由带上了些许谨慎。

    “鱼、盐之利,自当以盐之利重;”

    “然自陛下令臣遣少府匠、吏,于吴东广开盐田,晒海而得盐,煮盐之利,便已非吴王所可得。”

    “又开山得铜,事涉‘禁民私驰山泽’之令,非陛下诏允所不能行;”

    “故今,吴王若欲得养其民,便只得开垦以劝耕、出海以渔捕此二者。”

    “依臣之见:单此二者,恐不足以使吴王尽养其民······”

    将自己对吴国的了解大致道出,阳城延便低下头,摆出一副沉思的架势,实则,却紧紧等候起了刘盈。

    ——纵巧妇,亦难为无米之炊。

    近乎一无所有的吴国,实在是让人很难想出除盐、铜之外,究竟还有什么产业,能改变糟糕的状况。

    尤其是在少府晒盐初显成效,并对传统的‘卤煮得盐’工艺造成毁灭性冲击之后,吴国唯一的出路,似乎只剩下铜矿这一项。

    而这一项,却是关乎到宗庙社稷之安稳,天下币制之统一,中央-地方格局安全的重中之重······

    “嗯······”

    “少府所言无谬。”

    “单只渔、农之所得,确不足以养吴国之民。”

    “然盐、铜之利,皆乃社稷之根本,断不可为诸侯所私掌。”

    神情淡然,语调却极为强硬的道出这句话,刘盈便稍一昂上半身,调整了一下坐姿,才好整以暇的望向阳城延、杨离二人。

    “故朕今日召少府、杨卿,便欲以此事问策。”

    “——除渔、农之产,铜、盐之利四者,可得新法,以供吴国自养其民,而使吴王再无私怨少府‘贵米东输’之理?”

    将难题甩给阳城延、杨离二人,刘盈便浅笑着低下头,端起面前的茶碗,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