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那男子抬起头,就见长街上的卫满拍案而起,涨红的面庞之上,却不见丝毫‘理智’可言。

    “好!”

    “甚好!”

    “关中之兵东出函谷,至燕蓟,便需十数日!”

    “待至燕蓟,再行整兵备战、东渡浿水,则又十数日!!!”

    “嘿!”

    “待冬雪初降,浿水以东千里冰封,纵汉所遣尽为精锐,亦难逃兵败!!!”

    神情癫狂的道出此语,就见卫满傲然抬起头,望向朝班左侧,那几位明显更高大、魁梧的武将。

    “传寡人军令!”

    “——尽发朝鲜之兵,又可战之民丁青壮、刑徒乡勇,即刻南下!”

    “五日之内,务必兵临马韩北境!!!”

    怒气冲冲的又发出一道军令,卫满便一把抓过王座旁,那已又数岁未曾挪动的青铜胄,旋即郑重其事的戴在了头顶。

    见卫满这副架势,殿内众人纵是仍有疑虑,也终是被这肃杀之气所感染,次序直起身,对卫满叩首一拜。

    “谨遵大王诏谕!”

    领了命,众人便恭敬的倒行出大殿,各自忙碌了起来。

    ——文官,负责筹措粮饷,动员百姓,阻止刑徒、奴隶;

    武夫则整军备战,随时准备启程南下。

    对于卫满的安排,朝鲜众臣,确实疑惑颇多。

    但多年来的经历,在这一刻告诉这些已陷于穷途末路的人:卫满,是众人最后的希望。

    或者说,在卫满一扫颓势,再次展露出强硬的做派之后,众人已经不愿意再去想朝鲜的处境了。

    ——绝境之下,就怕手里没有事做。

    因为人没有事做,就容易多想,想的多了,顾虑的东西也就多了。

    只要手里忙起来,顾不上去细想,那绝境,也不过是一时的‘困境’。

    对于这一点,卫满显然有着明确的认知。

    只不过此刻,屹立于平壤朝鲜王殿的卫满,却是昂首屹立向西方,幻想起了那张从未曾谋面的稚嫩面庞。

    “刘邦于吕雉所生子······”

    “嘿·······”

    “够毒·········”

    “够毒啊·············”

    ·

    平壤城内,卫满还在对着西方,发出‘刘盈真狠毒’的感叹;

    但在长安城内,天子刘盈却是来到了相府,关注起了第一次考举的结果。

    见刘盈亲身前来,丞相曹参自是亲自来迎接,主考官张苍、副考官阳城延则是在现场监督阅卷。

    得知刘盈的来意,曹参自也不墨迹,带着刘盈径直来到了阅卷场地——相府户档室外的那片开阔地。

    不出刘盈所料,此次考举的规模,并没有形成多么掌管的阅卷场景;

    ——十数名比千石的阅卷官,几十名辅佐阅卷的六百石小官,再加监督的张苍、阳城延二人,便组成了这一次考举的整个阅卷团队。

    至于阅卷过程,也并没有后世那般郑重其事。

    所有的考卷,都被集中放在了两个木箱之内,即没有封订遮住考生信息,也没有什么武装力量戒备。

    众人皆俯身于案前,按照标准答案对手中的试卷给出批阅,一张接着一张;

    等案上的试卷都批阅完,就从不远处的木箱内拿起一摞又一摞试卷,继续机械化的批阅着,好似一个没有感情的批卷机器。

    至于那些已经被批阅过的试卷,则会被送到张苍、阳城延二人手中进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