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十年,别说是先贤典故、百家书籍了,就算是上面写有字儿的散竹条,也有的是人高价求购!

    可即便如此,一本完整的书,甚至只是某一完整的片段,都鲜有出现。

    没办法;

    秦焚天下之书,焚的就有够彻底的了·······

    除了某些提前收到风声,又有足够胆量的人,将家中藏书砌入墙垣中、埋进泥土里之外,全天下最后仅存的书籍,便全被收集到了秦咸阳宫的石渠阁内。

    而后,便是先皇刘邦先入咸阳,项羽随后而至,并于鸿门宴后,将咸阳宫一把火烧了个一干二净·······

    若非初入咸阳之时,故酂文终侯萧何准确的意识到‘咸阳不宜久留’,并提前将石渠阁内的书籍大部分拉走,恐怕现今天下,连一卷有十根以上竹条的竹简残卷都找不到!

    可即便当初,萧何将秦咸阳宫石渠阁几乎搬了个空,但诸子百家、故战国列雄史书,也仍旧是失传大半;

    即便是留存的部分,也大都是前言不搭后语的残篇、残卷,且杂乱无章,全被堆在如今的未央宫石渠阁内。

    在今年,刘盈颁布废除挟书律的诏书之后,这种情况或许能好些。

    起码那些曾于秦时藏书于墙垣、泥土之中,并至今不敢承认自己有书的人,也终于可以大摇大摆的站出来,承认自己‘有书’。

    但想想就知道,能在如狼似虎的秦吏面前藏起书籍,又幸运的没有在秦末战火中断掉家族传延者,本就是少数中的少数。

    就算现如今,挟书律被刘盈明诏废止,书籍的私有再次合法化,但天下书籍的存量,恐怕仍旧会低到令人发指。

    ——毫不夸张的说,现如今的状况,但凡是有人能拿出来字迹清晰,通篇完整,且能证明是‘先贤典故’的书籍,就基本可以断定:这卷竹简,就是存世的最后一卷绝版!

    除非是万般巧合,否则当今天下,便几乎不存在‘某一本书曾同时被两个人藏匿,并至今保存完好’的可能性!

    若非如此,刘盈也不可能在废除挟书律的同时,顺带开出‘完整的书籍一卷千金,残卷百金’的超高价码,来无限制从百姓手中求购书籍。

    因为刘盈清楚的知道:自己求购的,或者说朝堂求购的,并非是某本书籍的其中一本拓抄版,而是实打实仅存于世的绝版!

    在这种情况下,张苍能凭借记忆,将曾担任秦御史时看过的书籍尽数保留下来,对华夏文明而言,确实是不幸中的万幸。

    可即便如此,张苍也不能指望天下人都和自己一样,都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更不能要求此次参加考举的考生们,都曾经做过秦御史,在秦石渠阁待过几十年,将秦咸阳宫石渠阁里的藏书翻了个遍·······

    想到这里,张苍胸中怒火也终是散去大半,便漠然向刘盈一拱手,表示自己‘谨遵教诲’。

    至于再多的话,张苍却也不愿说了。

    ——真要说起来,当今天下藏书稀缺的问题,还就只能指望张苍解决!

    因为秦焚天下之书后,将所有书籍的所有版本,都无一例外的留存在了咸阳宫石渠阁内,作为备份;

    而当今天下,敢说自己看过秦咸阳宫石渠阁内的每本书,并能背诵出大部分的人,除张苍之外再无第二者!

    抛开复拓难度不谈,只要张苍愿意把脑子里那些书籍手写出来,并往刘盈手上交上去一份,那天下书籍奇缺的问题,就将迎刃而解!

    但问题在于:人,是有私欲的。

    作为一个有私欲的人,比起无私奉献,张苍显然更愿意把那一本本书籍都藏在脑子里,作为张氏一族万世不绝的坚实基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