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延手中那支箭羽时,刘盈却和大多数百官功侯一样,露出了兴致缺缺的表情。

    见众人这般反应,阳城延却也不恼,只微笑道:“此三棱箭,早自数年之前,便已为诸公所知;且今,凡汉弓、弩之卒,亦皆以此三棱箭为常备羽矢,确算不得稀有。”

    “然诸公有所不知者,乃往数岁,少府自石渠阁所存之先秦文档,查得秦少府,已有制此三棱箭之易法。”

    面色淡然的说着,阳城延便见手中箭矢放回身前的木箱之内,旋即回过身,从文吏手中接过一本厚厚的纸册。

    “借此秦遗之法,往数岁,少府亦制此三棱箭簇,足有七千万余!”

    “且凡少府所产之弓、弩羽矢,皆已制成箭簇、箭身前段、前身后端三部,可拆分重组之式。”

    “故凡日后,但吾汉家未临大军溃逃、无暇拾矢之大败,则弓、弩之卒,当再无苦羽、矢之缺······”

    仍是以一副无比淡然的神情,道出这句令百官朝臣瞠目结舌的话,阳城延便笑呵呵的上前,将手中的册子交到了王陵手中。

    “此,乃少府所产三棱箭簇之录;凡此册上所有,皆已存入长安武库······”

    随着阳城延又道出骇人听闻的一语,人群中顿时有些嘈乱起来,百官功侯无不目光骇然的侧过身,于身边的人交头接耳起来。

    ——七千万只箭簇!

    什么概念?

    按照每只箭簇重二两来算,这七千万只箭簇所耗费的铜,就重达一千四百万斤!

    用这一千四百万斤铜,哪怕是完全不掺铅,也能得到起码六万万枚五铢钱!!!

    若是算上铅······

    “去岁,少府入口赋几许?”

    “天下始傅之民不过千万,每人四十钱,至多不过四万万······”

    “嘶~”

    “此三棱箭簇数千万,便当为少府近数岁之口赋所入啊?!”

    听闻耳边,传来几位千石官员的交流声,阳城延却是笑着摇了摇头。

    在刘盈登基那年,当刘盈提出,将口赋从每人每年一算,即一百二十钱,降低到每三人每年一算,即每人四十钱时,彼时的阳城延,确实对此感到肉疼无比。

    这也不能怪阳城延小气,实在是当时,少府的财政状况太过恶劣;

    即便当时,三铢钱已经被废止,少府也有了粮米官营这颗摇钱树,但对于当时的少府而言,口赋,仍旧是占比最大的收入大头。

    一下子将少府的主要收入方式砍掉三分之二,对于阳城延来说,确实有些肉疼得紧。

    但经过从刘盈登基,到如今这足足六年的时间,阳城延掌控下的少府,早就今时不同于往日了。

    最开始,是少府代民储粮,一下就让少府的收入翻倍,之后又是官营粮米,更是让少府的收入翻了好几番!

    而如今,虽然代民储粮临近尾声,官营粮米也基本不咋赚钱了,但少府在盐、铁两项上,赚得却远比过去,倒腾那点b粮食要多的多。

    毫不夸张的说:当下,就算刘盈说取消口赋,阳城延也绝对不会觉得心疼!

    每人每年四十钱,加到一起不过四万万钱,狗大户阳城延,早就已经不在乎这点小钱了。

    今年年初,阳城延也确实这么做了——出于哄刘盈高兴,顺便捞点声望的考虑,阳城延向刘盈请求:直接取消口赋,给百姓减少负担。

    只可惜,不知因为什么缘故,刘盈却并没有采纳阳城延的建议,只是退而求其次,答应将汉室的口赋再降一档:从每人每年四十钱,降到了每人每年二十钱。

    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刘盈不愿意取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