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天子刘盈也随即下令:恢复边防部队每人每月一石半的军粮、每人每年六百钱军饷的粮饷标准,并再次基础上,外加每半年一次的天子赏赐。

    至于赏赐的内容,则并不确定。

    有时候,是‘二百人分食一头牛’;

    有时候,是‘五十人分食一头猪’;

    还有的时候,是粮米、布匹,以及各种边防将士用不到,却能寄回家里的生活物资。

    总体而言,相较于太祖高皇帝年间,如今的边防部队,日子已经好过了不少;

    但即便是这样,也还是很难保证每一个边防战士,都有无比坚定的决心和原则,来遵守一切法律条令。

    比如:非天子特赦、使团归返,不得有任何人北出长城······

    “卫尉也当知:过往此数岁,边关之卒虽有稍良,然商、卒勾结,奸兰出物之,却从未曾绝于边地。”

    “尤以云中为重,竟因与胡通商,而于此战先是城门,迫我大军全弃‘与胡战于云中’之桉,反于马邑驻防;”

    “边关如此,则此山之背或有之暗道,我二人,便不得不防!”

    正思虑间,靳歙满是严峻的语调声传入耳中,也惹得丽寄又点了点头。

    作为故六国长城少有的缺口,马邑,本就是汉家商出入草原,以‘走私牟利’的重灾区;

    再加上过去,马邑并没有多少边关戍卒驻守,只由县衙役卒看管城门,就更使得这样一种情况,很可能已经成为了马邑的惯例。

    ——某个商人,将满载着铜、铁、盐、茶等违禁品的车队带到马邑,然后和某个城门卒‘交涉’了一番,便得到了自马邑北出的准许;

    但出了马邑,拦在这些商人和草原之间的,也还有一个武州塞。

    而且,相较于马邑那些‘好交涉’的县衙役卒,武州塞驻守的却全都是边关戍卒;

    如果这商人真的大摇大摆向武州塞靠近,运气好些的,或许能找到某个财迷心窍的败类,为自己稍开‘方便之门’;

    可若是运气不好,被武州塞守卒认作是匈奴人的奸细,几轮齐射,这商人就要埋骨边塞,尸骨无存。

    这样一来,一条可以不经过武州塞,就能从马邑城外前往草原的小路,就变得非常有必要了。

    ——一开始,是三两个小商人,在山林间艰难前行;

    后来知道的人多了,大家都从这里走,走着走着,便在山林之间,硬生生走出了一条路!

    而这样的一条路,能为每一个走过的人,带来十数倍,乃至数十倍的丰厚利润······

    “此山之背,必有栈道!”

    想到这里,便见丽寄嗡然抬起头,在周遭稍打量一圈,便朝山丘不远处的一片山林伸手一指。

    待靳歙循着丽寄的目光望去,却看见那片山林的丛木,似乎明显比周围洗漱了些?

    “探!”

    一声沉呵,一旁的亲兵赶忙拱手离去,不片刻,便带回了确切的消息。

    ——那片山林,曾被砍伐过!

    而且不是大面积砍伐,而是零散被看了几颗不算粗壮的树,此刻只留下了已经枯萎的树桩。

    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靳歙的心,也是彻底沉了下去······

    “有断木之桩,则必有汉商自此而过;”

    “即胆敢于此生火,则必距遁走草原之暗道不远。”

    “如此说来,此山之背,恐确如丽卫尉所言:或有一栈道于峭壁之上,或有一暗道于林木之间······”

    听闻靳歙此言,丽寄也终是沉沉一点头,对靳歙沉沉一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