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旧友的子弟,不论为官的,还是贫穷的,照顾的尤其周到,拜见各位公卿大失,更是不避寒暑。

    因此,张汤虽然用法严峻深刻不公正,却由于他的这种作法获得了很好的声誉。

    而那些严酷的官吏象爪牙一样为他所用者,也依附于有文才学问的人,丞相公孙弘多次称道他的优点。

    在处理淮南、衡山、江都三王谋反的案件时,都穷追狠治,彻底审理。

    汉武帝欲释放严助和伍被。

    张汤与汉武帝争论说:“伍被本来就曾谋划反叛之事,而严助亲近交结出入皇宫的陛下近臣,私自交结诸侯亦如此类,不加惩处,以后将无法处治。”

    汉武帝因此同意将伍被、严助治罪。

    他以审理案件排挤大臣作为自己功劳的表现,多像这样,从此,张汤更加受到尊崇信任,晋升为御史大夫。

    正巧匈奴浑邪王等人降汉,汉朝廷调动大军讨伐匈奴,崤山以东干旱,贫苦百姓流浪迁徙,都依靠官府供给食物,官府库存空虚。

    张汤从而禀承武帝的旨意,请求制造白金货币及五铢钱,垄断盐铁的生产和买卖,排挤富商大贾。

    还公布告缉令,剪除豪强兼并的家族,舞弄文辞,巧言诋毁以辅助法令的施行。

    张汤每次上朝奏事,谈论国家的财用,常至日暮,武帝甚至忘记吃饭。

    丞相形同虚设,国家大事都听张汤的意见。

    全国被搞得民不聊生,都骚动起来,官府所兴起的各项生产,也无法获利。

    官吏们从中侵夺渔利,从而又被严厉地依法治罪。

    因此,使得公卿以下的官员,直至平民百姓,都指斥张汤,张汤患病时,汉武帝曾亲自前去看望,其隆贵到了这种地步。

    匈奴人前来请求和亲,群臣在皇帝面前讨论此事。

    博士狄山说:“和亲对我们有利。”

    汉武帝询问有什么好处,狄山说:“武器是凶器,不应多次动用。高皇帝欲图征伐匈奴,在平城陷入困境,于是与匈奴结和亲。

    孝惠帝、高皇后时,天下因此而得以安乐。

    及至孝文帝,要对匈奴采取军事行动,北部边境萧然而苦于战事。

    孝景帝时,吴、楚七国反叛,孝景帝往返于两宫之间,胆战心寒了几个月。

    吴、楚七国之乱被平定后,景帝一朝始终不谈军事,国家富裕充实。如今从陛下开始发兵攻击匈奴,使得我们国家空虚,边境地区的百姓极度贫穷困乏。由此看来,不如和亲。”

    汉武帝问张汤,张汤说:“他是个愚蠢的儒生,没有知识。”

    狄山说:“臣下的确是愚忠,但象御史大夫张汤那样,却是诈忠。如张汤审理淮南、江都王谋反的案子,以恶毒的文辞肆意诋毁诸侯王,离间宗室的骨肉之亲,使蕃臣内心不安。臣因此知道张汤为诈忠。”

    于是汉武帝面带不快对狄山说:“我让你担任一个郡的长官,能不能不使匈奴人入境抢掠?”

    回答说:“不能。”

    再问“负责一个县呢?”

    回答说:“不能。”

    又问:“负责一个烽障呢?”

    狄山知道再说不能,便会被治罪,只好说“能”。

    于是汉武帝派狄山到边境负责一个烽障。

    一个多月之后,匈奴人砍了狄山的头以后离去。

    从此以后,群臣震慑,不敢再谈和亲。

    张汤的门客田甲,虽然是个商人,但有很好的品德。

    当初张汤任小吏的时候,因为金钱的关系而互相往来,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