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狗官跑了,快追啊。”

    百姓纷纷向张明经追去,张明经生怕被追上,慌不择路,最后竟然兜兜转转的跑到了池塘边,见无路可走,他眼睛一闭,跳入水中。

    “救命啊,救命啊,我不会游水。”

    张明经顿时如落汤鸡一般在水里大声呼救,百姓则在岸边笑得前仰后翻,好不痛快。

    第二天,张明经递交了辞呈,没脸再干了,他的这份辞呈自然是获得批准,他孤独的离开御史台,无人送他。

    福宁殿,书房。

    中书舍人聂池手抱着一堆叠奏折进来。

    “陛下,这是今日的奏折。”

    “嗯,放下吧。”

    赵昀知道尽管廷辩之后,反对新法的奏折少了很多,但这并不代表百官对新法转变态度,他们只是在等待仁和出乱子,那时候,他们就又有了新的借口。

    果不其然,廖季炎冲击仁和县衙,晏梦彪率乱民举事的消息传来,他们个个振奋,奏折一下便多了起来。

    赵昀一一翻看,批阅,对他们的弹劾,以及抨击新法不当的言论都是声斥,态度一如既往的支持陈贵谊。

    将奏折批阅完毕,赵昀算算时间,已经到了练武的时候,魏了翁已经在等候了,赵昀于是起身,前往后花园的练武场。

    “陛下似乎心情不佳,可是因为仁和乱民之事?”

    练习当中,赵昀表现的精神不集中,心忧他事,魏了翁看出,向其询问。

    赵昀点头,用毛巾擦了擦额头,颈部的汗水,道:“现在百官都盼着仁和之事一发不可收拾,这样他们就可以大肆诋毁污蔑新法,这些人,自私自利,全无心怀天下苍生之念,一想到他们,朕就头疼。”

    魏了翁沉默一会,道:“难道乔相公和袁相公也是自私自利?”

    赵昀愣了愣,没有回答。

    魏了翁坐到一边,道:“战国时,赵国紧邻黄河,时有黄河泛滥,民不聊生,有一年魏国点兵聚将,欲灭亡赵国,赵国国君下令全国备战,恰巧这时黄河之水暴涨,随时都有可能决堤。

    朝中大臣分为两派,一派主张一心备战,不管决堤之事。一派则主张抽调军队与民力,治水救民。敢问陛下,您认为他们哪一派错了?他们谁又是自私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