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父做羹点,陛下您国事繁忙,更要注意身体。”

    温热的一碗羹点送到赵昀的手里,赵昀吃了一口,味道香甜可口,比母亲做的稀粥还要好吃。

    不得不说,妻子就是妻子,只要用心做,做什么都对丈夫的味口。

    赵昀赞道:“爱妃的这碗羹点真是美味,朕还是第一次吃的如此香甜。”

    谢道清心里欢喜,面上还是努力克制激动,回道:“陛下就会取笑奴,奴做的羹点哪里有太后做的好吃。”

    “朕确实没有瞎说,娘做的没有你做的香甜,她做的也好吃,但是你做的味道要更特别一点,朕更喜欢吃。”

    正当这时,有小黄门进来禀报,“回禀陛下,宫外的学子全部都走了,一个也没留下。”

    赵昀冷笑一声,道:“朕还以为他们多有骨气,哼,一道手书就吓走了。”

    赵昀满脸不屑,对那些所谓的学子也是更加鄙夷。

    谢道清见此,心中担忧,想说话,但是又有点不敢说。

    赵昀道:“爱妃有话单说无妨。”

    谢道清小心道:“陛下,学子迟早都是要握着笔杆子的,若陛下在他们之中名声不佳,只怕以后千秋史书,有那小人要抹黑陛下,让后人误解陛下。”

    “呵呵呵,,,”

    赵昀无所谓的呵笑几声,道:“朕的一生,只求无愧于天地祖宗,何须他人评价,他人谁又有资格评价?”

    赵昀强烈无比的自信,让谢道清看的眼神迷离,同时也看的痴了。

    赵昀应对学子请愿,自是手到擒来,但是此时此刻,一个难题却让陈贵谊三人头疼不已,那就是关于选择哪些英雄人物入选教材的事情。

    古往今来数千年,历朝历代涌现出了太多的人杰之臣,为国战死者不知凡几,鞠躬尽瘁者多如繁星。

    不说别的,就单说大宋,尽管被金国羞辱,有了靖康之耻,还被赶的度过淮河,在这边苟延残喘,看似衰弱不堪。

    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宋这两三百年,从开国到现在,期间涌现出的忠勇的文臣武将那是多不胜数,这些人,谁入选,谁又不入选?

    一旦选择有失公允,这些大英雄的后代还不得把陈贵谊几人骂死。

    且天下有心人也在时刻盯着,一个选择不当,造成舆论汹汹,他们就要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如此,陈贵谊,李宗勉,陈隆之三人皆是不敢怠慢分毫,对每一个候选人物都是细细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