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还遣人拿来地图,孙传庭只能揣测太子在军事上,对此地或有调动,但在明白其用意之前,决不能妄言。

    幺鸡用一只未沾墨汁的毛笔指着地图上画的圈说:“诸位爱卿请看,陕茜三宝,延长油田是一宝,神府煤田是二宝,此地蕴藏有大概嗯……五千亿石的煤!”

    本来储量单位想说吨,但考虑到在做的大员都听不懂,还得换算,按照一吨折合十石,五百亿吨就是五千亿石。

    这么说一点都不过分,算上关外的东胜,总储量高达两千多亿吨,以明代的开采能力,几乎能挖到地老天荒……

    已经变成痴呆状的大臣们,幺鸡把剩下的半截内容说完:“这片煤田东西宽约一百里,南北长约四十至一百余里,在土地之下,全部是煤,堪称‘煤海’,而且埋藏很浅,容易挖掘,可在露天开采!本宫以为,只要神府煤田开始大规模开采,从今往后,朝廷不光无须给榆林卫拨款,还能从中受益!”

    能不能被饿死,那得看左懋第的本事,本宫只能保证陕北的百姓绝对冻不死,尤其是榆林卫附近的,家家户户都可以无限制的烧煤。

    反正煤田面积实在太大,官府根本就关不过来,与其拼命遏制,莫不如放手不管,一户一个冬天烧个二十吨煤也就撑死了,五万户一起烧的话,那不过一百万吨而已。

    比起神府煤田天文数字般的储藏量,这点消耗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等关外没有战事之后,算上东胜煤田,整个陕茜的百姓都能烧得起便宜煤。

    这要是早开采几年,估计张李二人都得化身成日进斗金的煤老板了……

    得到了“陕茜第二宝”的左懋第喜不自禁,若真如太子所言,那便给整个榆林卫的穷苦百姓谋得了一个不错的营生。

    挖煤虽然辛苦,可也算是一项收益,大富大贵谈不上,可吃饱穿暖却能实现,比起全年都要倚仗老天爷的耕种,挖煤似乎赚钱更快。

    不过还有一件棘手之事有待圣裁,左懋第自问想不出办法,只得启奏:“殿下,此煤田面积甚广,官府人手捉襟见肘,实难加以看管!”

    巡逻一百里宽、数十里长的煤田,这得需要多少兵力?

    让一位总兵带着本部人马过去,都不见得够用吧?

    不光左懋第对此发愁,孙传庭也感觉鞭长莫及,数万秦兵总不能都去照看煤田吧?

    幺鸡收起毛笔,揣起手来笑着说:“爱卿不需要看管所有煤田,只需派人管好官府开采的煤田即可。百姓从地里挖出来的煤,无非有两个用处,一来用于自家取暖,二来用于变卖谋利。从陕北往陕南运煤只有两条渠道,一条走水路,另一条走陆路,只要出了煤田地区,便要过卡收费,这样便能阻止财税流失了。”

    让左懋第沿着煤田建一圈收费站,一车煤收费一钱银子,一百万车就是十万两,对朝廷算不上什么大收入,可用于本地官员发俸和百姓赈济的话,却能为朝廷省下一笔钱。

    左懋第是聪明人,马上明白过来,旋即点头:“殿下高见令愚臣茅塞顿开,愚臣赴任之后,立刻着手设卡!”

    太子吩咐地已经很明确了,百姓采煤用于自家取暖,朝廷不让官府去管,除了官办煤矿,你挖多少都没人过问,把自家房子点了都可以。

    但要是用于外卖,那就要交税了,只要派人卡死水陆上的各个通道,就不怕有人大举挖煤卖钱,还不交税款,在陕茜境内决不能出现两淮盐商的那般勾当。

    幺鸡不忘叮嘱这货,别使劲“薅羊毛”:“过路费不得定得过高,让百姓无利可图,官府应当鼓励百姓挖煤赚钱,这样也能避免饥荒。缴费后卡站须给百姓凭证,进出煤田地区只交一次便可。重复收费、恶意提高价格之人,不管品级,一律严惩!煤田若涉及征地事宜,发放费用标准与油田相近,由爱卿自行定价即可,须在陕茜布政司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