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不能收重税。

    路易十四在柯尔贝的建议下便答应下来,这么多年来双方一直保持着默契,然而清军的出现就打破了这个平衡。

    不速之客连招呼都不打,上来就明抢,不但抢财物,还抢人,这是当地任何家族都无法容忍的事情。

    清军试图证明只要实力至上,便可以在那不勒斯为所欲为。

    当地家族武装则纷纷用所有成年人的生命,来捍卫自家的利益。

    亚平宁半岛南部山地较多,让清军骑兵的行动较为不便,反而给了当地武装很多偷袭的机会。

    白天打不过,就换成晚上偷袭。

    人多不能动手,就挑人少的时候下手。

    驻扎在当地的法军作为白天出击的力量,而家族武装则让夜里变成了游击队的天下。

    这种方法也阻挡不了穆占的四十万大军强势推进,然而却让对方感到无比难受。

    驻马耳他的明帝国“商人”在得知法属那不勒斯的遭遇后,便向首府那波利运输了五千支左轮步枪、一百万发子弹与五万颗手榴弹。

    枪是二手的,手榴弹是全新的,这批军火为无偿赠送,不收一枚银币的好处,而市场价值超过三百万银币。

    此举不是没回报的,收货方已经火烧眉毛了,立刻决定向某商人采购一百架“信天翁”战斗机和配套的零部件及武器弹药。

    这就等于买飞机附赠步枪和手榴弹,但先送后卖,更能让对方体会到雪中送炭的感觉。

    急转直下的战况迫使当地人就算是倾家荡产,也要购买武器来抵御鞑靼人的洗劫。

    看到己部掠夺了近百万人与约二十万头牲畜之后,穆占便决定见好就收了。

    上次抢到的比这次少,最后也没带走多少。

    当务之急,还是趁对方主力没在威尼斯附近,赶紧班师回朝为妙。

    等到穆占的左路大军离开威尼斯时,人马只剩下三十万出头,损失近二十万。

    处境最佳的是彰泰所率的右路大军,在波立及德意志东部地区几乎没遇到激烈的抵抗。

    全程跑下来,包括因病减员在内,折损的总数还不到五万。

    比起另外两路,可谓是顺风顺水。

    索别斯基不是没有率兵抵抗,利奥波德将己方的主力放在了南德地区。

    使得他在自己的地盘上获得的友军支援是非常有限的,只有丹麦、萨克森与勃兰登堡等盟友出兵相助。

    三家出兵的总数加起来也就五万,对索别斯基来说是杯水车薪,完全不解渴,眼睁睁地看着一群鞑靼强盗将自己的家园变成了废墟。

    利奥波德不是没想过将主力调到德意志东部地区来帮助索别斯基,然而这个建议被蒂雷纳否决了。

    东边已经沦陷了,从本质上来说,救与不救的区别并不大。

    然而南德地区只有多瑙河以南被打烂,更何况盟军在这里打了打胜仗。

    还有一点,那就是从俘虏口中得知,这次鞑靼皇帝御驾亲征。

    在重创五十万大军的背后,还有一百万鞑靼骑兵在时刻准备报复。

    眼下还无法判定鞑靼皇帝的下一步打算,盟军最好的选择就是按兵不动。

    以慕尼黑为中心来构筑南德地区的防御体系,寄希望于对方能主动过来碰壁。

    利奥波德虽心有不甘,但还是认可了蒂雷纳的提议,毕竟跟着这位元帅能打胜仗啊!

    换成索别斯基……

    抱歉了,老朋友!

    朕自从跟你并肩作战,貌似一次都没赢过!

    将搭档变成蒂雷纳之后,利奥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