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成才、王光恩、惠登相的后代们也得到了朝廷的邀请。

    是否出兵全凭自愿,不过这种稳赚不赔的好事,大家当然不会傻到一口回绝。

    这四个旅被编为吕宋第二军,配合已经在那边作战的联军进剿郑棡的残部。

    跟老子比人多?

    朱慈烺就要让猴子们知道知道自己曝兵的厉害!

    就算在安南作战的联军部队总兵力达到三十万,每人每月消耗二十银币。

    一年下来,也就不到八千万银币,加上后勤物资,两亿银币就差不多够用了。

    在大明帝国境内不发生大规模的叛乱,且不对外动武的情况下,朝廷的财力完全可以支撑针对安南的灭国之战!

    就算朝廷出现了状况,某皇帝也能自掏腰包,直接提供十亿银币的贷款,支撑对安南的五年战争所需。

    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别说北方的郑棡,就算整个安南加起来,也远远不是大明帝国的对手。

    换成对手是秦、汉、晋、隋、唐、宋、元加起来,有了飞机、坦克、铁甲舰的明军对它们也是照灭不误!

    一句话——干你没商量!

    在战场上,联军就用实力说话,说别的,对方也听不懂。

    特别是有了直升机之后,地面部队的安全感得到倍增。

    周遭真出现敌人,直升机也能先行发现,先行预警,并先行发起攻击。

    安南土著想要有组织的伏击联军,只能藏匿在丛林之中,在平原上是不可能成功的。

    这就是万礼下令放火烧山的主要原因,就是要让猴子们失去藏身之地。

    土著们发现他们比两百年前抗击明军入侵的前辈们还要凄惨,那时候可是没有这么多可怕的武器装备。

    自己手里的火枪还是燧发枪,对方手里的则是可以连发的火枪。

    己方的战车是木头包铁皮的,对方的战场连用火炮轰击都无法摧毁。

    那些头顶盘旋的玩意更是他们挥之不去的梦魇,被其盯上就离死不远了……

    己方的人马是越打越少,而对面的蛮明军队数量感觉是越来越多。

    对郑棡的军队来说,对来越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丧失斗志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白天无法动弹,就指望夜间的偷袭。

    可偷袭也要凭运气,不是每次都能成功。

    实际上十次偷袭能成功两三次就很不容易了,多数情况下都是以惨败告终。

    对方的营地都有哨兵负责警戒,哨兵周边有火堆照明,身边还有铁甲战车保护。

    更何况蛮明士兵的素质要比己方高得多,一旦有事,便会立刻苏醒,投入战斗。

    郑棡的人马所取得的战果,多半都是在吕宋土著军身上拿到的,少量则是偷袭倭军得手。

    能够在明军身上占便宜的是十分罕见的,根据报告,对方偷袭了明军各部不下百次,只得手了那么一两次。

    在多年之前,朱慈烺便下令给每个排长配备一个双筒望远镜,每个班都配备一支狙击步枪,装备给班里枪法最好的士兵。

    此举极大地提高了步兵单位的侦察能力和击杀能力,每个狙击手平均只用不到十发子弹便能干掉一只猴子。

    在元旦之后,朱慈烺将宝贵的特种部队也投放到了安南战场上。

    利用大量作战飞机配合,特种部队完全可以在敌军的后方进行作战。

    郑棡的猴子军不是喜欢打伏击么?

    朱慈烺就投其所好,用特种部队打猴子们的伏击!

    既然正面战场的收效已经不是很大了,那就索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