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击。

    但轻易不能冒如此大的风险了,否则会葬送掉帝国的最后一点空中力量的。

    别看有三百架战机,实际打起来,也就需要一天的时间,便会从空军的编制上被勾除。

    上次能够取得不错的战果,也是建立在己方大规模损失的基础上的。

    这次不做好损失全部战机的心理准备,那就没法再次重创对方的机群。

    通过法国、荷兰、瑞典等渠道得来的情报显示,明帝国这次投入了至少三千架轰炸机和同样数量的重型战斗机。

    即使将前者与单引擎的“信天翁”按照一比三折算,后者按照一比二折算的话。

    帝国空军也需要装备一万五千架“信天翁”战斗机才能与之抗衡。

    然而在开战之前,帝国空军算上从各国获得的军事援助在内,也只有三千架而已。

    仅占估算的百分之二十,这显然是一股微不足道的阻击力量。

    刨去布拉格空战一次损失五百多架的部分,开战七十多天以来,帝国空军几乎每天都在损失战机。

    一天就算仅仅损失十架,七十多天也有七百多架的损失,更何况有些时候,对方连机场都给你一锅端了……

    要不是在开战之后,约瑟夫让空军且战且退,不要与对方在一线火并,如今恐怕连这三百架战机都剩不下了。

    好在法国、荷兰、丹麦、瑞典等国同意向神圣罗马帝国实施第四次军事援助,将有两百架“信天翁”战斗机到货。

    这些国家的元首们依然没有同意派遣本国空军前来参战,但默许自愿人员到前线去接受神圣罗马帝国的指挥。

    大概有五十名来自各国的飞行员抵达慕尼黑,并可以尽快投入战斗。

    算上本国的飞行员,让约瑟夫又可以组织起一支规模在五百架左右的庞大机群了。

    等准备完毕,已经是五月二十五日了,布拉格已经先后遭到了五次大规模轰炸。

    守军派人觐见约瑟夫,报告说,最多再坚持五次轰炸,他们就要投降了。

    这是约瑟夫无法容忍的事情,但还是按耐住心里的怒火,给守军将领写了封亲笔信。

    内容很明了,就是要求对方坚持到底,援军很快就会抵达,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己方!

    约瑟夫也明白,自己再不派机群前去阻击的话,布拉格守军说不定会随时投降。

    所以在五月二十八日,收到了来自约瑟夫皇储的命令后,帝国空军组织了一支规模达到五百零五架战斗机的庞大机群,飞往布拉格。

    目标就是阻击敌军的大规模轰炸,尽可能多地击落敌机,特别是轰炸机,使敌方空军遭到第二次重创,以至于无法恢复对布拉格的轰炸。

    这次神圣罗马帝国空军机群算是赶巧了,因为大明空军机群尚未投弹,它们便已经抵达了战场上空。

    既然发现了敌方机群,大明空军的轰炸编队就不可能立刻转向,起码要飞到布拉格上空投弹之后再返航。

    提前投弹的结果就是可能误伤到地面的己方陆军,最多只能往河里扔航弹,但必须低空才能增加命中率。

    这次所有“黑脚信天翁”都放弃了护航,提前飞了过去,这样可以先扔掉挂载的航弹,减轻负荷,确保战机在空战时的格斗性能。

    再说对付单引擎的战斗机,也不需要双层拦截战术了,干脆一股脑全上,能打掉多少算多少,漏网之鱼再交给轰炸机来解决。

    通过上次大规模空战,大明空军的飞行员们彼此之前的配合要熟练一些了,这种高强度的实战对个人经验有着成倍的提升。

    尽管只采取远距离阻击,大明战斗机编队也能实施双向阻击战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