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国库有了盈余,才是万全之策。

    即使现在,以法国国库的盈余,也无法参与一场大规模战争,更别说直面应对与明帝国的武装冲突了。

    与最大的债主开战……

    柯尔贝都不想对此做出任何评价!

    当着欧皇陛下的面,柯尔贝已经表示,如果真有这么一天,他会选择直接辞去目前的职位。

    原因就是他能力有限,实在无法筹措出能让法国立于不败之地的资金。

    如果法国参加的这场战争因为资金的问题而导致成为失败者,那么干嘛要卷入呢?

    战争规模越大就越少钱,即使在黎塞留任首相的时期,对于参加欧战也是慎之又慎。

    不论是黎塞留还是其继任者马萨林都很清楚,法国真要参战,就必须成为获胜的一方。

    他们没有任何兴趣成为失败者,更不会为这场战争买单的!

    如何成为胜利者?

    很简单也很困难!

    前提是敌方主力的实力已经被严重削弱,其盟友的实力根本无力扭转战局。

    一百年前,欧洲两大阵营的情况便是如此,所以法国才会参战。

    如今明帝国的实力与日俱增,虽然其先后经历了与沙俄、波立、丹麦、神圣罗马帝国的战争。

    然而实力并未遭到明显的折损,而其盟友的实力也非同小可,绝对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

    柯尔贝认为如今明帝国对法国的优势,比一百年前法国对神圣罗马帝国的优势要大得多。

    当时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国立相当,后者是内乱导致的欧战,法国是坐收渔利。

    现在明帝国的综合国力相当于法国的六倍以上,约等于两个欧洲的力量。

    双方单挑的话,法国根本没有任何胜算可言。

    双方都加上盟友的话,法国阵营一方取胜的机会仍然非常渺茫。

    除非明帝国愿意自己单挑欧洲诸国,不过这种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明帝国皇帝最擅长的招数就是用自己的盟友来消耗敌人的实力,然后让自己抢摘胜利果实……

    尽管玩法有些无赖,可是这招的确很好使,而且屡试不爽,为明帝国攫取了巨大利益,让欧皇陛下都羡慕不已。

    对于两国关系,柯尔贝不算亲明派,但也愿意本着互惠互利的前提,继续与明帝国保持友好往来。

    就算两国关系转冷,也不至于因为罗马占了那不勒斯王国的地盘,而与明帝国发生战争,这几乎是最差的选择。

    倒数第一的选择是法国单挑明帝国及其盟友,欧皇陛下应该还没老糊涂。

    最好的选择则是明帝国单挑欧洲诸国,可是明帝国的皇帝肯定不会同意的。

    最可能的发生的事情,就是两大阵营开战,这是在战争发生的情况下,对法国最有力的状况。

    就在这时,从东方世界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在一七三九年,也就是明年,明帝国将会至少有十八艘战列舰、八艘大型航空母舰、十艘两栖攻击舰下水,其他舰船若干。

    对欧皇陛下来说,这就等于是晴天霹雳一般,哪怕这里面被明帝国的盟友拿走一半,剩下的一半在入役之后也能极大的增强明帝国海军的战斗力。

    根据明帝国造船厂的流程,舰体部分完工之后,余下的栖装工作也会在船坞内完成,也就是说,一旦战舰下水,那就是可以进行海试了。

    按照时间推算,在一七四零年之前,这批战舰就可以正式加入明帝国海军的序列了,如果情况紧急,也能缩短海试的时间。

    这下双方的力量对比又变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