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头罢了。

    在第十七批次(1739-1747)造舰计划中,七级战列舰的数量将会被缩减至四艘。

    等第十八批次(1747-1754)开工,该型战列舰可能就要从项目栏里消失了……

    根据派驻在西铁城造船厂的军方检验小组的报告,该造船厂负责建造的八艘主力舰尚未发现重大问题,截至目前,海试一切正常。

    有鉴于此,朱慈烺正式决定在西铁城造船厂建造六艘九级战列舰、四艘八级战列舰、四艘三型航空母舰(俾斯麦)。

    圣迭戈,现更名为圣帝阁,该地造船厂负责建造四艘二型航空母舰(国王)、四艘二型两栖攻击舰(国王)。

    本土的天津造船厂与蓬莱造船厂将会建造两艘艘二型航空母舰、两艘二型两栖攻击舰,医疗船、补给舰、滚装船各二十艘。

    其他中小型水面舰艇,由位于波罗的海东岸的波罗堡造船厂、位于黑海北岸的敖德萨造船厂来完成。

    就算无法如数完工也没关系,大明海军的规模已经可以接受长达十年以上,也就是两个批次的停止采购情况发生了。

    根据揭暄的估计,就算三个批次都无法获得新船,也不会影响到大明海军对主要竞争对手的领先优势。

    为了确保海外造船厂所负责的主力舰的建造质量,第十七批次甚至可以将工期延长到九至十年,海军都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这是自朱慈烺监国以来,第一次将主力舰的大部分放在海外建造,其中的风险是可想而知的。

    好在此前已经在澳州与北美两地进行了尝试,效果还算基本符合朱慈烺的预期。

    当然,大明还有一个备用造船基地,那就是郑氏父子位于非洲南部的闽地造船厂。

    现在郑成功已经在当地开工建造了一艘九级战列舰和一艘二型航空母舰,在昊菁皇帝的帮助西,当地造船厂的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至于其他方面,自然也没太大问题,由于当地就拥有矿山和钢铁厂,可以很好的控制建造成本。

    郑成功在得知尊师遇刺的惊天消息后,在忙忘了欧洲那边的事情后,也火急火燎地赶到了北都。

    对于这个门徒,朱慈烺还是比较满意的,各个方面做的都算到位。

    抓刺客的事情不需要他帮忙,要是郑氏能出力帮助向海外运输移珉,那就再好不过了。

    根据朱慈烺的估计,郑氏拥有不同吨位的远洋型商船约五千艘之多。

    几乎将当年的木帆船全都换成蒸汽船与燃油轮了,实力仅次于大明、法国、荷兰,与奥斯曼帝国不相上下,稳稳超过印加帝国。

    见到尊师龙体无恙,郑成功也就彻底放心了,对于这个吩咐,自然是满口答应下来,保证可以提供至少三千艘商船用来运输移珉。

    如此看来,郑氏船队一次至少能运输一百五十万人。

    不用运到巴西,哪怕运抵澳洲北部,也算是帮了朱慈烺的大忙了。

    去北地与欧洲的走可以通过北线铁路过去,只有去澳州、北美、南美的才需要走海运途径。

    等于说门徒承揽了三分之一的工作量,余下三分之二,朱慈烺就容易解决了。

    像倭国、泡菜、波斯、暹罗、奥斯曼、威尼斯、瑞典等国商船,都可以动员过来。

    没时间不要紧,大明皇帝给的钱多!

    只要钱到位,时间不就有了嘛!

    奥斯曼、威尼斯、瑞典的商船负责欧洲航线,倭国、泡菜、波斯、暹罗则负责从大明本土至澳州的航线。

    福建当地剩下的百姓,以及临近地区会说闽语的百姓,全都可以被郑成功带往闽地定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