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不是呢?

    早就体验过这种感觉的朱慈烺对这段经历既陌生又熟悉,还不得不重复做一次。

    人都是向前看的,回忆之后存在心底,觉得孤单寂寞的时候,才会拿出来翻一遍。

    想活下去,准确的说,比别人活得更好、更久,那就要不断前进。

    对于放弃本土的事情,朱慈烺只能将全部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就算失败了,无非是从千古一帝,到千古昏庸第一帝而已嘛!

    连历代皇陵都能放弃,又有什么不能放弃的呢?

    经过反复思考,朱慈烺最终决定将诸多前辈留在本土。

    跟路易十四与小腓特烈协商之后,此事也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由两国的部队负责皇陵外围,由大明的安保人员负责皇陵内部。

    朱慈烺个人出资负责养护皇陵,每年支付法国与普鲁士各三百万银币。

    安保人员一切开支由朱慈烺自行承担,如若大明方面派出祭祖人员,可提前申请。

    如若大明想要迁走皇陵,两国不得以任何理由横加干涉,否则将被视为战争行为。

    这样的安排就避免了皇陵被挖得面目全非,跟被考古了一样。

    前朝的墓地,你们可以随便挖,把小时候的曹丞相挖出来都行。

    本朝的墓地,刚埋没多久,就不需要挖了。

    对于这个决定,当初反对者比反对放弃本土的还要多。

    某些人认为皇陵跟太子一样,都是大明的国本所在。

    放弃皇陵就是放弃国本,大明若在,则国本必随之。

    昊菁皇帝只能表示,此事已经向太祖高皇帝爷爷申请过了,也得到了特批允许。

    既然历代前辈已经升天了,世间的本体也就没那么重要了,不需要跟着搬迁。

    更何况往后向太空移珉,甚至放弃整个太阳系,老子还要带着一堆棺材遨游宇宙?

    半路携带棺材的战舰被外星人给打爆了,老子是不是就必须得原地自尽啊???

    老子现在连活人都顾不过来,能妥善将皇陵保管在原地已经相当不错了。

    后世谁敢挖,谁就可以直接背锅了,反正大明帝国的态度是不允许考古的。

    缺钱可以直说,以考古的名义挖老朱家的墓地……

    这不是缺钱,这是缺德!

    对于缺德之人,朱慈烺一向有办法收拾这种玩意。

    为了确保关于大明帝国皇陵的协议能够顺利实施,朱慈烺还同意向法国与普鲁士各赠送一百辆虎式坦克与一百架犀鸟战斗机,以及一艘全新的二型航空母舰。

    等于直接砸了近十亿银币的高科技武器,代价不可谓不高,但也的确非常值得。

    路易十四与小腓特烈也很注意拿捏尺度,没有贪得无厌的索要更高级的武器。

    惹恼了这个老朋友,将皇陵迁走,自己可就啥也捞不着了……

    经营国际关系跟做生意一样,讲究细水长流。

    只做一锤子买卖,那就等于要撕破脸皮开打了。

    上次敢跟大明皇帝做一锤子买卖的丹麦,如今就剩下国王一脉了。

    剩下的丹麦人都高高兴兴地去挖矿了,因为不高兴的可以直接去死!

    在世界各国的配合下,全球海运计划终于在昊菁一百三年(1747)十一月份大功告成了。

    根据不完全统计,从正式开启到结束(1739-1747),总计向海外属地运输人口近两亿。

    余下的三亿多本土百姓,均经过西线铁路以及北线铁路,运抵中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