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银两,保卫北都岂不堪忧?”

    都察院右都御史钱士升不想让皇帝在臣子面前卖弄这种战绩,想来想去,便打算以军费作为发力点,先试试能否做些文章出来。

    “……爱卿可知我大明此前对东虏用兵二十年,耗费几何?战果又几何啊?”

    崇祯已经从逆子送来的私信里得到了指点,掌握了对于这种情况的应对办法,故而也就不会暴跳如雷了。

    “臣愚钝不知,还望陛下明示!”

    钱士升不知道崇祯突然如此发问是何用意,但都出列进言了,就只能硬着头皮受教。

    “耗费不下上亿两银子!战果累计不过万人!损兵折将不说,还丢城失地,仅此而已!”

    一提起辽东的糜烂战事,崇祯就火冒三丈,这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东虏势力万历年间就已经尾大不掉了,杨镐的十万进剿大军被虏酋打得一败涂地。

    王在晋不行,熊廷弼不行,袁崇焕倒是顶住了,结果北都差点被东虏给端了。

    现在祖大寿守锦州,王在晋督山海关,算是在勉强维持而已。

    之前还有人抨击太子雇佣倭军,折损大明尊严。

    能打赢就殊为不易了,再输连山海关都要丢了。

    那逆子说过,没有长城为依托的赵宋王朝就是个笑话。

    从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到宋军水师在崖山一带被檬古所灭,可谓是一路下坡!

    被檬古水师所灭!

    还有比这更可笑的事情么?

    或许就是大明水师被东虏水师所灭了吧?

    万幸打赢了是役,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陛下,今非昔比,恢复我大明国力乃须从长计议,当下社稷与珉生均需休养生息!”

    钱士升也知晓辽务的弊端,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不敢贸然与皇帝发生争执,只能抖出拖延之计。

    “休养生息?说得好!爱卿可去与虏酋皇太鸡说教一番,只要东虏大军未来五年不叩关南下,大明王师绝不北上,可好啊?”

    崇祯被皇太鸡欺负了数次,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幸好那逆子将此棘手之事接了过去,不然真就没法解决了。

    现在在廷议上,又有人避重就轻,故左言他,真应该让其吃点苦头,不说送给皇太鸡,送给那逆子,让逆子教训其一番也好。

    “臣口舌蠢笨,委实无法担此重任,还望陛下另择能臣!”

    出关?

    找皇太鸡理论?

    这不跟找死一样么?

    皇太鸡真若是新败,非得拿自己开刀不可!

    钱士升闻言立刻当了缩头乌龟,全当之前甚子都没发生过。

    “东虏屡叩边关,犯我大明王土,劫掠无数,血腥残暴,陛下焉能与东虏议和?”

    吏部右侍郎张玮等了许久,这下总算是抓住了皇帝把柄,看崇祯如何解释。

    不论是万历、隆庆、天启三帝,哪怕辽东战事一败再败,都没有议和之打算。

    今崇祯皇帝却打算与东虏议和,便是昏君无疑了,必将遭到朝野上下猛烈抨击!

    “‘议和’之词出自爱卿之后,朕可曾说过。爱卿将议和之罪强加与朕,可否是居心叵测啊?”

    这种事哪怕不用那逆子指点,崇祯也会矢口否认,好不容易夺得了主动权,可是不能轻易交出去。

    “不知陛下遣人去与虏酋商议何事?”

    皇帝没有轻易就范,张玮便打算再弄个圈套,迫使其口误,再行借题发挥。

    “适才朕已说过,爱卿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