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都没多大把握。

    “诸位爱卿可能心存疑虑,以为本宫此番亲征不欲取胜。实际恰恰相反,本宫想赢才亲征。从本宫监国开始计算,倭军已然打掉两万多东虏,王师打掉约五万,加上是役已然取得之战果,总计不下八万。此番本宫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再打掉至少两万东虏,凑出十万整数!虏酋皇太鸡本事再大,还能凑出几个十万披甲兵?三年消灭十万东虏,这速度还不够快么?照此速度,十年之内,东虏将会被王师彻底消灭!届时皇太鸡连兵都凑不出来了,又如何继续霸占沈阳?”

    此番某太子没带多少文臣,也用不着他们,更犯不上带着这些碎嘴的家伙烦自己,适才这番话就等于是专门说给武将们听的。

    打辫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从长计议,需要时间、耐心和毅力。

    指望像萨尔浒之役似的一蹴而就,那就距离一败涂地为期不远了。

    诸将闻言纷纷点头赞叹,按太子爷的计划来办,倒是容易许多。

    一举打掉十万东虏可是相当困难,保不齐己方还要被东虏重创。

    只打两万的话,诸将率部七拼八凑,估计也差不多能凑出来了。

    一想到能跟随太子爷光复沈阳,诸将心里自然是非常高兴的。

    这可是泼天之功了,往后收复整个辽东故土,自己便是实打实的有功之臣了,往后必名垂史册!

    “本宫选定的战场就是滦河西岸,此处地势较为平坦,利于王师使用战车。至于多尔衮是否敢率军前来迎战,那就要看其胆量喽!”

    怎么把多尔衮给约来?

    很简单,派人写信,就指明要在滦河附近进行决战。

    多尔衮不敢来的话,等到开春时,半个大明的人都会通过报纸,知道多尔衮害怕某太子!

    先是力拒皇太鸡,而后吓退多尔衮,这绝对是才有的情节啊~!

    被吴某人写到《关外秘史》里就更搞笑了……

    诸将没人敢提多尔衮不来赴约,而选择避实击虚,那王师就太被动了,得被东虏牵着鼻子走。

    三大狗头军师也不敢多言,自己的头脑与眼光都远逊于太子爷,实在不好再深问下去。

    “诸位可能都在想东虏不来之后的结果吧?本宫可以告诉诸位,多尔衮想要一举歼灭本宫的人马,比本宫想重创东虏的意愿要更加迫切。东虏也有步兵,不然如何用红夷大炮狂轰喜峰口?本宫也有数万骑兵,多尔衮就不怕本宫的骑兵坠在其后,一口口将其步兵给蚕食掉?唯有重创王师,多尔衮才能放心大胆地前去攻城略地。反之纵使有三天的路程差距,多尔衮心里也不会踏实!”

    十多万大军在身后穷追不舍,换作是你,你还能指挥部队大肆攻城?

    三天之内打不下来,那就要腹背受敌了。

    这可是在关内作战,随着时间推移,勤王之师会越来越多。

    就算多尔衮此番带来十五万人马,也会被蜂拥而至的明军给乱炖了!

    这还是在不分兵进攻的前提下,一旦分兵之后被逮到,那就是九死一生,拼运气了……

    诸将一听,又频频点头,太子爷想得就是深远。

    大明有了太子爷,王师便可利于不败之地了。

    “王爷,守军放了一名被俘之人,顺势送来一封信,说是蛮明狗太子所写!”

    “哦?呈上来!”

    “嗻!”

    多尔衮看完,眉头逐渐舒展起来,嘴角泛起一丝笑意,旋即将信递给二哥代善过目。

    代善不明所以,接过来一看,倒是被信上的内容给吓了一跳,算起来,倒是件喜事。

    等阿济格、多铎、三顺王及汉军四旗固山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