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沐心悦心下微怒,敢情没饭吃的不是你,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

    不过需要王靖炀帮忙,也不好出言无状,耐下性子道:“王相为官多年,桃李遍布天下,国子监中想必有许多你的徒子徒孙吧?”

    王靖炀不知其何意,点了点头,道:“国子监中倒是有许多好学子,本相看着喜欢。”

    “我已经让人散布谣言,皇帝要赈灾,但满朝文官全部反对,不把江南人命当命。明日一早,整个京城都会知道,文官草菅人命。可仅是市井小民闹腾,起不了多大的用,朝廷一镇压很快就过去了。若是国子监也闹起来,朝廷就不得不顾忌。”

    王靖炀眉头紧皱,心里非常吃惊。

    这计策非常好,皇帝一心为民,让天下百姓看到了皇帝的仁心。

    而文官阻止皇帝赈灾,在民众眼里就是坏人。

    如果说市井小民大字不识几个,随便忽悠忽悠就算了。

    可国子监的学子都是读书人,还是最容易被煽动的。

    要是把他们得罪了,管你是皇帝还是高官,想骂就骂。

    万一有学识好的,写的文章可以流传后世,名声可就被他们毁了。

    所以自古以来,不管什么阶级,都不敢得罪读书人。

    然而这个计策影响又太大,逼的文官不得不同意出粮,粮食却没有到灾区,却去了边关。

    那时候文官也可以把市民学子当成武器对付皇帝,皇帝可就难办了。

    虽然目的达到了,付出的代价也会很大,王靖炀不得不谨慎考虑。

    沐心悦却不会考虑那么多,她只要大将军平安,从容的建功立业。

    代价什么的,从来不在她的思考范围之内。

    一个皇帝,一个首相,如果这点后果都承受不了,还怎么管好一个国家。

    “大军已经出动,不能无功而返。此番出战的,皆是大楚精锐。真要粮草不继,士兵饿着肚子打仗,甚至最终大败,损失的不是大将军的名声,而是大楚的边防力量。没有了精锐守国门,他日契丹西夏可以随便进入中原腹地,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难道这是王相想看到的么?”

    身为一国之相,沐心悦说的这些,王靖炀又如何不知。

    不过他考虑的东西更多,不能轻易做出决定。

    沐心悦见他不同意,叹道:“民女知道王相在担心什么。一旦民众和学子知道被骗,到时候面对汹汹民意,你和陛下都难以抵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