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用的,弓箭手用重破甲箭的话威力也相当不错,而且临战射速极快,哪怕是面临敌军近身冲锋,都还能临敌三发呢。

    所以陈永福军中虽然也有不少的鸟铳手,但是远远没有对面的那些贼兵那么夸张,步兵之中几乎一般都是火枪手。

    而且陈永福也不敢把鸟铳手集中起来使用,都是分散配属,和长矛手,刀盾手等兵种混合起来组成一个战斗小组的。

    然而陈永福根本不知道,保乡军里的火枪虽然源于鸟铳,但实际上已经经过升级改装。

    比如用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木制枪托。

    比如采用了纸包定量弹药,以方便装填,加快射速,而且除了提高射速外,纸包弹药还有个额外的效果,那就是装填的时候会把纸也塞进去,以做到减少漏气的作用。

    比如加装了套筒式刺刀,这玩意很重要。

    一开始保乡军采用的是直塞式矛头,后来发现这玩意实在太不方便了,装上去原地防御作战还行,但是想要端着发起刺刀冲锋或者进行拼刺就不太适合,因为塞子搞太紧拔不出来,太松又会掉下来……

    最重要的是,塞进去后就没办法射击了……

    所以后来在罗志学的支持下,开始改用套筒式枪刺,这样枪刺终于不会掉下来,也不用担心战后取不下来了。

    而且还可以在装了枪刺后,依旧可以开火,并且开火后还可以装填弹药,因为枪刺是在侧边安装的,虽然会影响装填动作,但是训练充分的话依旧可以装填弹药。

    这种套筒式枪刺的出现,才算是真正让保乡军的火枪手同时具备了远程以及近程战斗力。

    只不过保乡军使用的还是火绳枪,为了避免作战的时候导致误击等,火绳枪手的站位无法太靠近,也就导致了阵型不够密集,阵型密度不足导致火力密度不够,应对冲击的时候防御力也不足等问题。

    要不然罗志学都直接把火绳枪独立成军拉出去打仗了,还要什么长矛手啊。

    最后,还有一个算不上改进的改动……

    那就是保乡军的火枪口径相对于明军使用的鸟铳,显得非常大!

    明军单兵使用的鸟铳口径不一,基本在九毫米到十三毫米之间,再有就是需要支架辅助使用的重型长管火枪,口径可以达到二十毫米左右。

    相对来说倍径比较大,有着比较大的最大射程

    而保乡军的火绳枪,其实算是一种大口径短管火枪,重量以及长度和旧式的单兵轻型火绳枪差不多,但是口径却是足足有十八毫米,长度不变口径变大了,这其实就是减小了倍径。

    十八毫米口径的保乡军火绳枪,在百米内的穿透力可比小口径火绳枪强多了,在五六十米内,哪怕是身穿双层重甲都扛不住这种火枪的子弹。

    至于最大射程之类的,罗志学从来都没考虑过这玩意。

    能保证一百米内的有效命中率就足够了,超过一百米,是要是敢在战斗的时候朝着一百米外的敌人开枪,罗志学先毙了他。

    前装滑膛枪时代,百米以外的射程毫无意义。

    在罗志学主导下改进的保乡军火枪,在实战上基本上已经是达到了这个时代火绳枪的巅峰水准,甚至都超过了。

    毕竟这年头,还没谁往火枪上弄套筒式枪刺呢,撑死了也就在枪管上弄个直塞式的矛头。

    经过罗志学多方面改进的保乡军火绳枪,和明军里的鸟铳可不是一回事了,差别大着呢。

    而正是这种改进后的火绳枪,才能够让保乡军大量装备火枪手,直接把提升到主力步兵之一的地位上来。

    而这些,是陈永福所无法理解的。

    在陈永福看来,装备大量枪炮的保乡军贼兵,怎么看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