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技术水准嘛,那是别太指望了,因为这些人说是军医呢,但实际上都是半桶水的人,诊脉开药都不咋地,治疗外伤也简单除暴,直接酒精冲洗伤口,然后直接用消毒后的缝衣针封伤口,再用纱布包扎好就完事了。

    至于更严重的伤势或者疾病,一般都送往师部医疗营去了,那里才有着专业的大夫。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筹建军医体系,罗志学顺带还整顿,或者说直接清扫了一边民间的医疗体系。

    当初为了筹建若干医馆的时候,保乡军将士们基本都是带着刀枪上门邀请各家大夫的,尤其是那些比较出名的大夫更是必须要请的。

    保乡军将士们也是知道,邀请来的这些大夫是能给自己救命的,所以办事都特别卖力。

    后来医馆先后设立了三家后,保乡军才停止了这种粗暴野蛮的邀请模式,而是改为比较缓和的方式。

    去邀请人的时候,你们当家的大夫不来,但是师兄弟或者徒弟之类的总得派一个过来吧。

    而随着控制区的扩大,保乡军控制的大夫数量也是越来越多,最后罗志学下令把三家医馆先后改名为汉天府医馆,襄阳府医馆,南阳府医馆三家大医馆。

    就近为附近驻扎的将士以及官员们提供医疗服务,同时开始从这三家医馆里抽调一些人员到各主力师,守备师里设立医疗营。

    这些医疗营规模也不算打,往往是几个精通外伤的大夫带着十几个学堂坐镇,再有几十个普通医护兵协助。

    等到承顺二年正月的现在,保乡军里的各师基本都已经有了医疗营,各营团也都有了自己的医疗队。

    如此大背景下,嫡属于军政部直接领导的长沙医馆正式成立,并暂时进驻了临湘东郊。

    该医馆的大夫数量非常多更多,由襄阳杏林名家,精通外伤的马崇水大夫率队坐镇,带着从民间征召或从其他三家医馆里抽调来的大夫三十二人,学徒八十来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大夫都是有军衔的,而且是清一色的军官军衔,哪怕是学徒都有同准尉的军衔。

    按照大楚帝国相关的条例,军医授予文职军官衔,军衔前加‘同’,和同进士差不多一个意思。

    新设立的长沙医馆,馆长马崇水,就领着‘同上校军衔’,其他各大夫也是领着少尉到中校不等的军衔,这个军衔高地,基本上是参考他们原来的医疗水平已经名望的。

    给岳州医馆内的军医授衔,这是因为岳州医馆也是属于纯粹的军事机构,本质上和各战斗部队一样,都是属于大楚帝国陆军的一份子。

    因为授衔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过授的不是常规军衔,而是属于军医等文职人员特有的同军衔。

    除了拿着文职军衔的大夫外,岳州医馆还有一批属于现役将士的普通医护兵,这些医护兵都是从士兵选拔培养的,人数有三百多人。

    仅仅是一个长沙医馆的医护人员就达到了四百人左右。

    这个医馆的医护人员之所以这么多,纯粹是临时从汉天医馆,襄阳医馆,第一医疗营、近卫医疗营、第六医疗营、第四医疗营以及其他部分守备师医疗营里抽调了人员临时增援。

    毕竟其他部队现在也没什么作战任务,这些医护人员闲着也是闲着,干脆让他们直接到临湘这边,为后续展开的楚南攻势做准备。

    毕竟楚南攻势打起来,那么短时间内就会产生数以百计甚至数以千计的伤员。

    这么多伤员仅仅依靠各部队自身的医疗营,其实是很难救治的过来,因此也就需要从其他方向抽调医护人员来增援楚南一线了。

    长沙医馆设立在临湘,也只是暂时的,等大军拿下岳州,拿下长沙后,那么这个医馆也会作为野战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