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城内的明军,显然是不知道因为自家的城防体系没搞什么防炮工事,而让城外的黄祥斌这个久经战场的楚军高级将领有些疑神疑鬼……

    这会的他们内部乱作一团呢,哪有什么心思搞什么防炮工事啊,这能安排人上城头驻防、巡逻,防备出资额攻城就已经是相当不错。

    现在的广州城内,各方力量是乱七八糟的什么人都有。

    光光是守军就分成了七八部分,还水师为名,实际上是海盗团伙的一群海盗们,有地方卫所营哨战兵,有抚标兵马,也有临时征召,属于都指挥使的青壮兵马,还有广州府知府衙门临时征召的乡勇青壮等等。

    其中的海盗团伙区区两千人,更是由互不统属的四拨人组成。

    而最关键的是,这些兵马没有人能够镇得住。

    因为此时熊文灿不在广州,而是在梧州!

    熊文灿,他是两广总督兼任广东巡抚,后续接替杨嗣昌成为西南总督,依旧兼任广东巡抚。

    长期以来,广东这边的军力都是熊文灿亲自掌控的,之前围剿海盗,平定寻常民乱如此,后续抵抗楚贼也是如此。

    而熊文灿坐镇梧州,也能够居中同时协调指挥广西和广东方向的各部明军,毕竟那个时候,广东方向的战事,主要还是在南雄府,韶州府等北线,广东腹地还是安全的。

    熊文灿坐镇梧州话,也能够指挥的过来。

    但是随着楚贼攻占了韶州,清远等地,然后一路杀到广州后,身在梧州的熊文灿就没办法亲自统筹指挥各部明军抗击楚贼了,

    虽然他之前也委派了一个右参政坐镇韶州,监军韶州府等地军务,但是这个右参政之前在韶州战役的时候,在城破之际,连同时任两广新标军左军将军,广东总兵牙一咬,就投了贼……

    同时因为时间比较紧张,身在梧州的熊文灿也没来得及安排第二个监军,于是乎,如今广州这边并没有一个实际意义上的巡抚或监军这种角色来统领城内各部兵马。

    于是乎,城内的一个副总兵,两个游击,一个知府,还有一个左参政,一个布政使,一个都指挥使等高级文武官员们是互不统属……

    什么,你让官帽子最高的布政使来统兵?

    扯澹!

    明廷里可没有布政使统兵的规矩,按照最近几十年明廷的统兵规矩,一般都是巡抚统兵,巡抚照顾不过来,就会分派左右参政、左右参议、按察副使之类的官员去当监军。

    也就是说,上述这几类人才有统兵的权限,至于布政使,这个职务到了明末时期,已经变成了纯粹的行政职务,只掌管行政和财务这些东西,极少有能染指兵权的。

    就算是那个尚未得到熊文灿正式授权的左参政,在兵权这一权限上,都比他的顶头上司布政使要强。

    这个左参政,好歹还掌管着广东抚标数百战兵呢,乃是这支抚标的监军。

    此外广东的都指挥使手底下也有几千临时征召的卫所青壮。

    如今城内各部有些乱套,谁都不听谁的,不管谁提什么意见,都会有人反对……

    以至于这都好些天了,他们连加固城防都还没有去做,因为他们到现在还没有协调好该用多少物资,该征调多少人,该先修什么地方。

    这吵吵闹闹间,也不是所有人都一门心思想着抗击楚贼的,其中不少人还是故意拖后腿,就等着楚贼杀到后,转身就反正起义,投身大楚王师的……

    比如说游击赵新厚。

    赵新厚穷苦人家出生,幼年被贩卖到大户人家里为奴,倒也勉强学了几个常用字,后来海盗袭击其主家,他本人也是在混乱中被掠走到海外偏僻岛屿的海盗老巢里当苦力。

    而后此人却是慢慢的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