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则是受限于燧发枪的产量有限,只能是采用燧发枪和火绳枪混编,新旧部队同时有的方式扩充并维持军队的数量。

    而随着大楚帝国陆续接受北直隶一带尤其是各边镇上的明军,进而就地整编改组为乙等师的时候,也算是初步稳住了长城防线,避免改朝换代而导致长城防线空虚,被东掳趁虚而入的情况。

    基于北方战事的扩大化,多个方向同时都面临着不同的威胁,并且所辖的兵力越来越多,光靠李成通一个北直隶守备司令,已经很难继续掌控大局了。

    因此在八月中旬,罗志学就对中原、山西、山东、北直隶、辽西等多个区域的战区划分以及高级将领的调整进行了重新安排。

    主要是设立了五个战役司令部。

    设立东北战役司令部,由李成通上将担任司令,董明杰上将担任副司令,辖第二军、第三军以及多个乙等师以及部分独立混成旅、骑兵旅,炮兵团等部队,包括第二军所属第八师、第二十师、第三军所属第一师、第十师、第十一师,司令部直辖的第二十三混成旅。

    值得一提,第二十三混成旅已经被敲定升级为陆军第二十三师,目前正在补充兵员和装备当中。

    该东北战役司令部,任务就一个:干掉东掳!

    除了东北司令部外,罗志学还设立了山西战役司令部,由原第一军军长李东绍上将调任司令,该军团的前期主要职责就是进军山西,灭掉左良玉以及山西当地明军残部,

    话说最近左良玉在山西弄了个藩王玩拥立的把戏,大楚帝国自然不会坐视山西局势恶化,八月初就已经把第一军调往山西以东区域,打算从真定府一线直扑太原,干掉左良玉所部。

    又设立陕甘战役司令部,由原第四军军长黄丁权上将调任,负责陕西、甘肃等方向的战事,以歼灭孙传庭所部为主要战略任务。

    最后又设立四川战役司令部,由原汉天府卫戍司令曹洪胜中将调任司令,同时晋升为陆军上将,主要负责四川方向的战事,主要敌人是当地土司兵力,如秦良玉所部。

    又设立云贵战役司令部,由原楚南守备司令韩子平中将调任,并晋升为陆军上将,主要负责云南、贵州方向的战事。

    上述各战役司令部,在大楚帝国的军事结构里,并不是省守备司令部,甚至两者都不是一个性质的东西。

    大楚帝国军方里,省守备司令部,是属于固定设置的机构,主要负责征兵、军民关系、地方防务、弹压,指挥的是少量分散在地方上的乙等师。

    这些乙等师和边军组建的那些乙等师不一样,这些兵力不是用来和外敌作战的,而是用来对内弹压的,因此不装备重炮,也没什么机动能力,主要以轻步兵组成,并且分散部署在各府县里。

    目前原则上,大楚帝国陆军拟定在每个省,视当地人口、面积等条件,部署一个或多个的乙等师。

    并且乙等师虽然是驻防地方的,但是也和甲等师一样,异地征召并统一部署,还会进行轮换布防。

    楚军里的乙等师,虽然承担了对内弹压的任务,但它依旧不是地方部队,而是一种低成本,轻量化的正规军。

    其指挥权,可不是在地方巡抚手里,而是在参谋部手里,此外省守备司令部也不是文官机构,而是正儿八经的军事机构,每个省的守备司令,都是由当地驻军指挥官兼任的。

    而罗志学这一次新搞出来的战役司令部,是一种针对特定目标的指挥机构,某种程度上来说,和野战军是差不多同一种东西,但是比野战军要更高一级。

    罗志学设立五大战役司令部,以同时应对五条战线,同时又设立各省守备司令部负责内部弹压,募兵、后勤支援等事宜。

    等罗志学把这些军事上的高层机构以及人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