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着三号通道,一边派九十八团继续向北突击绕行,一边让九十九团巩固潼关城南边的山头阵地。

    第一百步兵团则是持续发动中小规模的工事,牵制三号通道以南的数千明军。

    而最忙碌的部队,则是变成了楚军的工兵部队。

    声势最大的地方也变成了三号通道里,楚军工兵部队的爆破开路。

    依托不惜成本的爆破开路以及大量的民夫,楚军硬生生在两天时间内,就是成功的把原来的羊肠小路扩宽到了足以通行马车的道路,部分过于陡峭的路段,还进行了重新开路。

    三月十七日下午时分,楚军第二十五师所属的一个五斤野战炮营,开始进入三号通道增援前方的九十八团,准备绕行到潼关城后方。

    同时一个五斤野战炮营和十二门十八斤轻型榴弹炮,则是被马拉人推,强行给搬运上了潼关以南的两座山头进行部署,并且连夜部署成功。

    孙传庭发现南边的山头开始部署有楚军火炮的时候,也是不再犹豫,当天晚上就开始紧急撤退。

    当天晚上,楚军发现明军的撤退意图,实施了紧急进攻,第九十八步兵团也开始紧急迂回,试图拦截敌军。

    这一夜,双方爆发了大规模的混战。

    因为夜色的缘故,不仅仅进攻方的楚军打的比较混乱,作为早就准备连夜撤退的明军也是混乱的一塌湖涂。

    等到第二天早上孙传庭在潼关城以西七八里外的地方收拢兵力的时候,只收拢了区区八千多人。

    要知道,整个潼关防线里,明军部署有三万多主力以及一万多人的县勇青壮。

    四万多人里,抛开之前战斗损失的几千人,最后竟然只有八千人成功突围,剩下的三万多万不是失散就是投降又或者战死。

    再看了一眼前方的潼关,孙传庭一扭头当即率军而走。

    撤出来八千人,好比全军覆灭强得多,而且撤退的时候孙传庭是优先带着麾下新秦军精锐撤离的,其中不少还是骑兵。

    有这八千人也足够护送隆兴帝转移到四川去了。

    根据前头通报的消息,长安那边已经开始紧急撤退了,孙传庭现在要做的就是带着八千残兵跟上去。

    但是后方的楚军也一直紧追不舍,尤其是两个骑兵旅直接就吊在了孙传庭所部的后头,不过孙传庭麾下的新秦军里撤出来的骑兵也有不少,同时在渭南那边又有数千骑兵接应。

    楚军的两个骑兵旅一时半会追不上,而且哪怕追上了也占不了太多的便宜。

    于是乎,这一追一逃,就朝着长安方向过去了。

    明军方面的孙传庭带着残兵败将一路西逃的时候,黄丁权第一时间也带兵追了上去,前头是骑兵,而后头则是第十六师以及第二十四师。

    至于第二十五师,则是要落后一部,需要配合第一百零三师对当地的残兵进行肃清,并接受看押战俘。

    十七日夜里的混战里,陆续有三万明军或主动投诚,会被逼无奈投降最后当了俘虏,因为俘虏人很多,也不能掉以轻性,需要安排部队进行看押。

    同时又因为这些战俘里,不少还是新秦军里的士兵,还有大量的骑兵以及炮兵等技术性兵种,对于这些士兵楚军还是希望能够把他们进行整编,然后编入乙等师里的。

    毕竟后续楚军杀入陕西后,主力部队需要进行机动作战,而后方以及重要城池的镇守乃至肃清,剿匪等诸多任务,都是需要乙等师来做的。

    而随军入陕西的乙等师,目前只有一个第一百零三师,光靠这一师驻防潼关,看押战俘都嫌少,更别说后头还有大片的关中地区需要乙等师来镇守了。

    随军的军政官员,将会从这些战俘里,挑选精锐,尤其是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