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楚军里的陆军甲等师就有二十七个,总计需要近万人的军官。

    再加上乙等师、独立的炮兵旅、骑兵旅、守备旅之类的部队,然后各省守备司令部,战役或边防司令部,京畿军务院四部两总监下属各机构。

    大楚帝国陆军的军官人数可是达到好几万人呢。

    其中仅仅是少将级别的将领就有一百多人,包括各师师长、各军/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军务院直属各机构的司长等。

    准将级别的就更多了,那得有好几百号人呢。

    这么多的高级将官怎么来的?

    都是在过去几年里陆续晋升而来的,也就是说,这些人绝大部分都还是年轻人。

    哪怕是中将,上将级别的高级将领,其实也绝大部分都是年轻人。

    比如宣大边防司令,陆军上将李东绍,这人今年满打满算也才二十七岁。

    东北战役司令,陆军上将李成通,这人也才二十九岁。

    云贵战役司令,陆军上将黄祥斌,这人更年轻,才二十三岁而已。

    倒是陕甘边防司令,陆军上将黄丁权的年轻稍微大一些,但也才三十二岁而已。

    这一票上将也才二三十岁,那么中将和少将们的年纪自然也高不到那里去。

    至于校官级别,十八九岁的都一大堆。

    第十八步兵团第三营营长甘欣荣少校,今年十九岁放在外界的话,那是很稀奇的事,但是放在楚军里再正常不过了。

    甘欣荣他并不算是从龙很早的将领,他是罗志学在汉天称帝之后才报考陆军军官学堂的。

    他本身就是个读书人,还是个家世挺不错的读书人,甘家乃安陆府里的传统书香门第,

    其实甘欣荣在考入陆军军官学堂之前,可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带兵打仗,成为一个读书人口中的低贱武夫……

    他前面的十几年人生里,基本都是奔着科举当官去的。

    只是他所在的甘家也早早投奔了大楚帝国,他父亲以及大哥都早早进入大楚帝国里为官。

    一门心思想要往上爬的甘父,当年为了响应当时大楚帝国皇帝罗志学号召有志年轻人报考军校从军,为华夏一统而奋斗的口号,直接把甘家次子,也就是甘欣荣给送进了陆军军官学堂。

    嗯,当时军校招生任务很重,但是社会上对武将还是没有太高的评价的,认为从军是低贱职业。

    士绅子弟读书,那都是奔着科举当官去的,可没几个是为了从军去的,偏偏陆军军官学堂的正式班,对学生的文化水平要求还不低……

    当时楚军正处于大规模扩张当中,正式班招生都是大几百上千人的……为了获得足够的生源,罗志学都开始号召有志青年报考军校,并且让朝堂官员们进行举荐有志年轻人了……

    于是乎,很多投奔了大楚帝国的士绅家庭,尤其是跑到大楚帝国这边当官的老爷们,不管愿不愿意,都得派出家族子弟去报考军校……

    人家天子都号召,让尔等进行举荐了,尔等身为臣子还不为陛下分忧解难?

    麻利点,把儿子啊,侄子什么的都送进军校去。

    什么,当不知道?

    这点政治觉悟都没有,还想要升官?想得美,这辈子你就熬死在基层吧,说不得回头当官的人多了,就把你这个不顾大局的人赶回老家去……

    于是乎,当时很多已经投奔大楚帝国的各种士绅家族,都派遣了弟子去报考军校从军,不过基本都是派次子,也很少派遣嫡长子去从军的,还有则是找侄子,表亲之类的凑数。

    反正举荐一两个人过去就行了,也不管你举荐过去的是什么人。

    要不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