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如此,京畿一点,依旧还有第一近卫师和第四近卫师驻防,确保京畿安全,威慑可能存在的异动。

    嗯,顺带着也帮着陆军弹压镇守江南地区。

    如今的泛江南一带,其实没多少陆军主力。

    浙江那边有个第二十一师,分别驻防在宁波、杭州、湖州这三个地方。

    江南省有个第二十二师,分别驻防在松江、苏州、常州三府。

    然后……然后就没甲等师了,只剩下一些乙等师,比如驻防吴淞要塞的第一百三十八师,驻防扬州的第一百三十九师,驻防当涂的第一百四十师。

    然后还有零散部署在各府县城池内,弹压内乱为主的各守备司令部所辖的乙等师,比如江南省的第一百零一师,安庐的第一百师,江北的第一百零二师等等。

    但是这些地方守备的乙等师,都是零散的,想要集结起来难度太大。

    如此情况下,近卫军的两个是镇守应天府,也算是加强了泛江南地区的军事部署了。

    嗯,其实也正是因为有近卫军的存在,陆军才能够把大批主力部队调离江南、江北地区,前往各地作战。

    比如之前刚编练成功的第六军第二十六师、第二十七师,这两个师就从江北调往北方,准备参与东北作战。

    东北战役,这是大楚帝国下一阶段最为重要的战略计划。

    不仅仅是为了夺取辽东,收复汉地这么简单,而是想要彻底的解决东北乃至草原上的重大威胁,使得大楚帝国能够腾出手来进行内部的经济建设,或者是在其他方向进行扩展。

    为了防备东掳以及东掳控制下的东蒙古,大楚帝国可是在北方漫长的长城防线里囤兵数十万啊!

    从东边的山海关再到蓟镇,再到宣府、大同。

    不仅仅是蓟辽和宣大,陕甘防线里的大部分兵力,其实也是为了抵抗东掳人控制下的蒙古人。

    承顺六年的东掳,人家的地盘可不仅仅是辽东一地……他们还控制着高丽半岛、辽东北边的大片东北区域,大片东蒙古草原,就连西蒙古的不少部落都是受东掳控制的。

    东掳,就是大楚帝国在北方的最大威胁,一天不把他们给干掉,大楚帝国就要在北方陈兵数十万,耗费庞大的钱粮以维持北方的长城防线。

    《第一氏族》

    尽管以大楚帝国的国力而言,也不是不能维持,一年几千万军费而已,能支撑的住。

    然而把大部分财政收入都投入到军费之中,那么也就挤不出钱来发展内部经济民生了。

    而内部不发展,那么国力就无法提升,甚至会因为长期的沉重军费压力而压迫民生经济,到时候甚至都有可能形成恶性循环。

    如今大楚帝国能够撑住,那是因为统一关内汉地诸省的时候,通过大规模的抄没获得了海量的钱财收入,但是如果持续维持庞大的开支,这些钱不用几年也会花完,到时候国库恐怕就要入不敷出了。

    罗志学自然不会让这种情况出现。

    所以在云贵战役结束之后,罗志学就已经实际上开始调兵遣将,为后续的东北战役进行准备了。

    调兵遣将的方向,也不仅仅是局限在山海关一线,那里虽然是重点区域,但是蓟镇以及宣大还有陕甘地区同样重要。

    大楚帝国的敌人,可不仅仅是本族的数十万东掳人,还包括辽阔草原上大批投靠了东掳人的蒙古人呢。

    这些蒙古人也是一大威胁,所以在大军杀入东北的时候,也需要确保长城防线,尤其是蓟镇和宣大方向的安全。

    不说主动杀出去,但是至少要能守住。

    至于陕甘那边倒是要轻松一些,因为西蒙古也不是全面倒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