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身为皇帝的罗志学这么忙,哪有时间当老师讲什么光学啊……

    再者,涉及到光子的东西都很难搞,别说正处于理工科起步阶段的大楚帝国了,就算是二十一世纪里人们对光子的理解也趋向于表面,还有不少光学现象是科学家们无法解释,但现实里却是存在的。

    宋应星也不是什么研究人员,顶多算是个爱好者,而且他爱好的东西极多……这涉及的范围多了,自然也就没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深究某一领域的东西。

    这一点,也体现在他编写的书籍上,前一套开工天物,作为工艺类百科全书很全面,但是其实也没怎么解释理论。

    现在编写的面向普通人的科普类书籍,同样不会是技术性很强的书籍,那只是一本科普读物,只不过涉及的范围会非常广,让人们看了对自己所处的世界有一个基本的认知。

    比如知道自己所处的大地是圆的;地球是绕着太阳飞的,太阳是绕着银河中心飞的;空气里并不是空荡荡的啥也没有,而是有各种气体以及微小颗粒;伤口感染是因为细菌的感染,生水里存在着诸多致病的微生物,要烧开了才能喝,要经常洗手,免的病菌通过手进入口腔或眼睛;水在高海拔的地方里可以用更低的温度烧开等等。

    说是科普,更不如说是向民众们普及一些日常生活里所遇上,能用上的科学常识。

    对这部开在编写当中,预计还要很多年才能够编写完成的庞大科普书籍,连皇帝罗志学都听闻并亲自下旨各部门要给予支持、配合。

    为此,礼教部那边还为宋应星设立了一个专门的研究室,拨给专门的经费以及人员用来编写这部重要的科普着作。

    一部偏科普向的书籍,对帝国而言可以起到的用处将会是巨大的,可以有效的提升民众对这个世界的基本认知,普及科学概念。

    不过除了宋应星主编的这一部格物自然外,大楚帝国还有一项真正的《百科全书》工程。

    这个工程就不是某个人所主持的了,而是由礼教部亲自负责,意图记录人类所有已知的知识。

    所有知识,不仅仅局限于理工科知识,还包括人文艺术、社会学科、哲学甚至民间风俗娱乐游戏等等。

    原则就是:只要有的都记录,并且是专业性记录!

    并且其收集的知识都是专业的,意图给知识探索者提供所有已知的专业知识。

    按照罗志学的想法,这种百科全书将会一直整编下去,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的增长而不断的推出新的版本。

    一直到帝国灭亡为止……嗯,对于这种百科全书类书籍来说,大概率大楚帝国灭亡了,后续的帝国或什么共和国还会把这套书籍继续整编下去,一直到华夏乃至人类出现大灾变为止。

    当然,以什么形式存在,那就是个未知数了,早期是纸质存在,中期可能变成电子版,再后来变成啥样,那只有未来人才知道了!

    这一部百科全书,即是用来科普的,也是用来记录的,更是作为工具书所使用的,对此罗志学很重视。

    各类新式书籍的编写,基本上也可以看的出来罗志学想要推广全面新式教育的决心。

    而什么是新式教育?

    学制这些自然很重要,但是并不是决定性的,最重要的还是学什么。

    新式教育学的东西除了的传统的四书五经这些传统文学外,还会学习数理化以及天文地理这些内容。

    和新式教育进行对比的乃是传统教育,什么是传统教育?

    小时候读三字经各类启蒙读物,然后学四书五经……然后……没了……撑死了学生们自行学个算术。

    这是因为明王朝注重八股文的缘故,过去两百多年里的学子一股脑的专研怎么写八股文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