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的远程火力。

    他不是没想过加大弓箭手的比例,但是奈何弓箭手这东西的培养时间太长了,保乡营不可能短时间内自行培养出来大批的弓箭手,这来源也就只能靠各种俘虏了。

    同时军用的强弓制造周期也太长,动不动就是好几年的,罗志学根本就等不及。

    如此一来,罗志学也就只能把步兵的远程火力放在火枪上了。

    理由?

    就一个!

    火枪手的培养很简单,拉出来一个身体素质稍微过得去的民夫训练几个月基本就能拉出去打仗了。

    火枪的打造也算比较简单,不需要什么他额外进行技术上的革新,人家宋铁匠父子直接就能搞。

    诸多原因促成了罗志学决心把步兵的远程火力从弓箭手转移到火枪上来。

    当然了,现有的弓箭手也会继续用,而且还会继续搜罗弓箭手进行增强补充。

    不管是火枪手还是弓箭手,罗志学都非常重视,并不会因为说决定发展火枪手了就把弓箭手直接裁汰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罗志学和黄丁权深谈了足足一个多小时,最终是敲定了基本的第五哨编练问题。

    第五哨将会采取中间长矛手,两侧火枪手的布局,双方的比例是一比一。

    中间的长矛手暂列六列,每列十人,两侧各有一队,即三十名火枪手。

    如此一来,这个第五哨的兵力就会比之前的四个步兵哨更多一些,不计军官传令兵,仅仅线列战兵就有一百二十人。

    打仗的话直接列阵上去,火枪手居中作为近战主力,保护火枪手,火枪手则是远距离开火后,哪怕是到了近战阶段,也可以在长矛手的掩护下略微退后,并持续开火。

    但是要想让第五哨发挥出来应该有的作用,其实还少不了骑兵和炮兵的配合。

    光靠步兵的话,对面敌军拉个火炮出来就得完蛋,不说炮兵,人家骑兵来个绕行侧翼或干脆是后头,步兵阵列同样也得完蛋。

    在十七世纪的战场上,步兵,炮兵,骑兵是三位一体的,缺一不可。

    骑兵的话,保乡营这边是不用担心的,骑兵哨现有百骑,其中大多还是擅长齐射的精锐,少数也是厮杀多年的老贼。

    火炮的话,如今的炮兵哨倒是还差了点。

    但是宋铁匠他们打造的六百斤长炮预计下个月就能完工了,所以到时候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把左中右辎重营四部改编为第一到第四哨,再新设立第五哨,同时把炮兵队升格为炮兵哨。

    这就是第二次松山战役结束之后,罗志学所推行的保乡营内部的主要改革了。

    之所以选择第二次松山战役刚结束的时候推动,就是要趁着打赢来袭明军的这个时间节点里,罗志学个人威望处于比较高的状态,同时军中士气良好的时候。

    这要是换成了平常时候,罗志学还担心出现其他幺蛾子呢。

    部队里四个哨的改编问题不大,编制都不用动,直接换个称呼,然后再补充新兵、补充一批冷兵器装备就行了。

    第五哨训练难度会比较大,毕竟是头一次搞这些东西所以搞起来会比较麻烦,不过升官当了第五哨哨官的黄丁权积极性非常高,第二天开始带着手底下的队长,什长之类的继续琢磨该怎么训练了。

    因为整编后缺额比较大,而明军战俘里的确是有不少人投贼意愿比较强烈的,因此罗志学也选择了部分明军战俘编入其中。

    挑选明军战俘的时候,基本原则就是自愿、身体素质过关要过关。

    不自愿的人罗志学也不会逼着人家投贼,就让他们在战俘营里待着干活呗,反正保乡营里大把事情可以让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