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核心机以依托十六匹马力搞出来的,想要搞大型蒸汽机,不管是在研发还是生产乃至后续的成本控制上,难度还是比较大,至少你让他们搞一个上百匹那里的蒸汽机出来,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就十六匹马力的小气缸,得用至少七八台才行!

    而采用这么多气缸做出来的大型蒸汽机,结构会非常复杂,故障率也会非常高。

    倒是广州机械公司那边,人家就没指望过靠着增加气缸或者单纯扩大气缸来搞什么大型蒸汽机,他们一门心思钻进了增加蒸汽压力这一条公认难度最高的技术路线,试图通过提高蒸汽压力,再限制蒸汽机体积和重量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马力。

    这条技术路线,另外两家也知道,但是他们觉得这玩意太难,短时间内很难出成果。

    更何况就连皇家理工学院的蒸汽机研究所,现在对高压蒸汽机都是一筹莫展,他们也就没底气了。

    然而广州机械公司却是认准了这条技术路线,打算死磕高压蒸汽机这块硬骨头。

    当然,他们也不是为了理想什么的,纯粹是想要搞出来高压蒸汽机,然后直接垄断蒸汽机市场,直接把当涂蒸汽机或天津蒸汽机干死,不给他们留哪怕一丝活路……

    别看这三家机械公司都是工业部全资所有,但是他们开始全面转向为蒸汽机厂商后,就已经彼此成为了最大的竞争对手。

    干死竞争对手,这是一家企业的本能!

    哪怕是官办企业也不例外……官办企业的总办带着自家公司干死了竞争对手,也就能证明自己的能力更出色啊,这后续升官还不是轻轻松松的。

    甭管广州机械公司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但是人家拿出真金白银以及人才投入高压蒸汽机领域的研发,这是好事,罗志学听闻后还夸赞了他们几句呢。

    说他们有啃硬骨头的胆魄,这是好事。

    别管事情难不难,能不能成功,但是有一点却是能确定的,那就是不搞肯定是不能成功的。

    在罗志学看来,当涂机械公司和天津机械公司在技术路线上,已经落了下乘。

    等高压蒸汽机出来后,工业用蒸汽机兴许还有低压蒸汽机的市场,但是火车以及轮船领域里,那是高压蒸汽机的独占市场,也是利润最为丰厚的市场。

    现在他们不搞,真等人家广州机械公司把高压蒸汽机搞出来了想要再跟进,恐怕就晚,哪怕是依靠着工业部高层所采取的在特定领域里,维持两到三家工厂具备产能的策略,他们能够获得高压蒸汽机的专利,但是钱肯定也是会被广州机械公司赚走。

    就和现在的钢铁行业一样……国内如今生产软钢的钢铁公司,除了最开始的大冶钢铁公司外,已经有十多家钢铁公司获得了大冶炼钢法的专利授权。

    但是因为需要缴纳专利分成的缘故,这些公司生产软钢的利润实际大部分都是被大冶钢铁公司以专利授权费的方式给拿走了,这些钢铁公司其实也就喝点汤水而已。

    这就是在技术上一步落后,然后就全盘佳输的结果。

    就这,还是工业部高层为了维持同行业的竞争能力,确保关键时刻特定产品的供应不至于掉链子,同时也是为了确保良性竞争,而采取的同时扶持两到三家企业的政策所导。

    没有工业部高层的要求,大冶钢铁公司才不会给竞争的同行专利授权呢,一家独占市场多爽啊。

    但是这是不可能的!

    工业部在过去十多年的实践里累积了足够多的经验,充分认识到了良性竞争以及维持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性,确保不会因为某一家关键民生、国防企业的生产受到影响后,就让整个民生国防工业受到影响。

    因此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尤其是影响重大,其他企业一时半会也绕过去的关键技术,工业部往往会倾向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