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众吃饱饭,吃便宜饭!

    这里头的主从关系是必须搞清楚的,不然的话搞反了会非常麻烦,甚至会导致帝国覆灭的。

    苏联就是超级典型的例子……他们的高层显然没能搞清楚一系列的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是用来干嘛的,发展工业是为了让民众生活的更好。

    只是不仅仅是苏联,哪怕二十一世纪里,很多国家也没能搞清楚这么一套逻辑。

    但是那些掌权者甭管好坏,基本也都是精英,傻子是上不了位的!

    因此他们不可能不知道这么简单的道理,之所以还这么做,那么答案就一个:我自己享受荣华富贵就行,至于民众死活关我屁事……

    后世很多国家都这样,不足为奇。

    而在大楚帝国里,其实很多权贵阶层也不太关心民众死活的……但是这些人往往也无法真正的进入高位。

    大楚帝国里的绝对高层,是参务院,而能够一路进入参务院里的高级官员,尤其是文官,基本都是一路干掉了无数竞争对手,在诸多方面都让人挑不出错误的政治家。

    其中不少人不仅仅有能力,有不少还是有理想的。

    什么理想?

    首先这个理想并不是什么世界大同,让民众活的更好之类的假大空的话,大楚帝国里的很多高级官员,甭管文武,大多都有着一个传统文人的想法:名留青史!

    说实话,做官做到参务大臣这个程度,实际上他们已经进无可进了,而且大楚帝国的参务大臣轮换体系是比较稳定的,很少出现刚进入就被干掉,又或者是多年后还能霸占位置的情况。

    过去四十年里,罗志学对参务大臣任免已经形成了一套惯例,任期普遍在五年,五年内不出现什么重大情况基本不会免职,同时五年后甭管好坏都得滚蛋……

    也就是说,到了承顺四十年的今天,大楚帝国的绝对高层体系里,已经有了一整套完善的更换体系,进入参务院后。

    协办大臣的最长任期就是五年,五年内升不到参务大臣的位置,都得滚蛋,不是普通失去协办大臣的位置,而是致仕退休的那种。

    参务大臣甭管文武,最长任务也是五年,五年内除非重大错误,否则的话罗志学一般不会轻易中途罢免参务大臣,而是让他干满五年,五年后致仕。

    同时参务院里里的协办大臣以及参务大臣们,人员更换并不是一次性全部都换了,而是一年更换几个,如此往复的状态。

    每年都会有参务大臣退休,每年也会有新的参务大臣出现。

    如此也就确保了大楚帝国的高层的流畅晋升通道之外,还确保了参务院这个只存在于皇帝口中的机构的权力稳定性,确保了政策的连贯性以及持续性。

    这也让进入了参务院里的参务大臣们,基本不用太担心遭到政敌的攻击而中途倒台……怎么说呢,只要你不弄出超级大的篓子或者造反之类的,平日里的一些小毛病,比如贪腐之类的罗志学基本都会睁一只眼闭只眼,不用担心中途丢掉位置的问题。

    毕竟罗志学要的是政治家,而不是圣人……相反,要是真的出现一个政治家圣人,罗志学会先把他一刀砍了,免的龙椅不稳。

    而且罗志学也是出了名的善待功臣,不说开国的那一批功臣现在大多都还好好的,而进入参务院的参务大臣们,罗志学也确保了他们下台之后的安全,避免他们失去权力之后被昔日的政敌攻击进而身首异处。

    这些措施其实都是为了确保参务大臣们,能够不受朝堂里的其他反对势力攻击,进而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不用担心自己在台上玩改革,下台后就被人挖坟鞭尸。

    甭管你在任上干的好坏,推行过什么政策,五年后罗志学都保你荣华富贵,安享晚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