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逼迫楚国人和他们进行谈判。

    之前的瑞典王国,波兰立陶宛,俄罗斯等诸多国家都如此。

    而面对这种不自量力的土著国家,楚国人也会很干脆的扶持他们国内的反对派,在这些土著国家里搞分裂内战之类的事,有时候也会干脆直接出兵把对方干趴下。

    至于纯粹的威胁以及谈判,大多时候没啥用……

    所以谈判不成后,地中海舰队直接启动了登陆加里波利半岛的计划。

    因为这一次地中海舰队来奥斯曼找茬,本来就有大规模登陆作战的准备,要不然也不会直接带上好几千人的兵力,所以登陆计划都不用另行调集兵力和物资,直接在军舰的掩护下登陆就行了。

    而在陆军兵力登陆之前,大楚帝国海军地中海舰队的一艘巡洋舰带着两艘护卫舰以及四艘近海巡逻舰,三艘浅水炮艇先一步出发,在海面行建立安全区域,并准备前往海峡入口,准备炮击奥斯曼人在海峡入口建立的炮台。

    黑海海峡如此的重要,奥斯曼人自然不可能在这里不设防,实际上这地方的一直以来都是奥斯曼人的重点防备区域,海峡的入口就构筑有炮台以及步兵驻防的要塞。

    当然了,以这年头奥斯曼人的火炮性能,实际上依靠这个海峡入口的炮台是没办法完全封锁海峡的,只能说作用聊胜于无,可挡不住楚国海军的进入。

    楚国海军之所以要先炮击这个入海口炮台,也是为了避免后续麻烦……虽然这个炮台没什么实际威胁,但是有这么个炮台在边上,总是个威胁不是,万一对面发射炮弹的时候,运气爆棚直接打中了楚国军舰,又运气很好杀伤了一些楚国水兵破坏了上层建筑呢?

    为了避免后续麻烦,楚军打算先把这个炮台炸成废墟。

    把这个入海口炮台炸成废墟后,后续就可以考虑进入黑海海峡的南部海峡,即达达尼尔海峡了。

    黑海海峡分三个部分,北边的是博斯普鲁斯海峡,中间有个小内海马尔马拉海,而南部的则是达达尼尔海峡。

    临近爱琴海的达达尼尔海峡的入口,也是奥斯曼人防备外敌从海上入侵的前沿,并在这里构筑了炮台,除了他们自产的滑膛炮外,还部署了十多门从楚国进口的155毫米前装铁制滑膛炮。

    然而这段海峡的宽度是有三四千米宽呢,同时这年头的滑膛炮有效射程可都不咋地,很难彻底封锁这么宽阔的海峡。

    就算是奥斯曼人配属在海峡入口,进口自楚国人一百五十五毫米口径的铁铸大口径前装滑膛炮,大概相当于西式三十二磅火炮的这种前装滑膛炮时代里的重炮也无法封锁海峡入口。

    虽然该炮的最大射程号称可以达到四千米……但实际上有效射程远远没有这么多,地面部署打击固定目标的时候,发射实心炮弹有效射程也就一千五百米左右,更远的话精度会急速下滑,同时炮弹动能就无法保障了。

    而且奥斯曼人装备的这款进口自楚国的155毫米滑膛炮,只能发射实心炮弹或者土制劣质榴弹。

    实心弹先不说,这玩意奥斯曼人自己也能搞,但是榴弹的话,楚国人从不对外出口榴弹,哪怕是原始的木制引信的榴弹,楚国人也从来不出口……

    因为榴弹这玩意对楚国人自身也具有比较大的威胁,同时这东西还有比较高的技术含量,也不用担心那些土著自己搞出来便宜好用的榴弹。

    圆球形的早期榴弹,原始的引信没啥难度,木制弹托土著更能手工搞,但是预制破片的弹壳可就不是那些土著们能够搞定了,手工打造极少数自然是没问题,然而想要大规模生产那是想都别想。

    而炮弹这东西,不能够大规模量产和没有也没啥区别!

    土著搞不出来预制破片弹壳,只能搞普通铁铸弹壳,这打出去的榴弹爆炸后,顶多就是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