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关外的事情,崇祯暂时还不知道。

    可大明的许多事情,就已经安排上了。

    山西的晋商老家,他也以派了人前去抄家,手下的这些大臣们即便是重新换了一遍新人,其实根子也很难改变。

    除非经过漫长的时间,培养出一些别的学派的人手。

    到时候儒生治国不在是必须的,那么这些人才会收敛,才会学着改变。

    别的事情或许会拖延,然而对于抄家这种事情,底下人绝对会义不容辞。

    “总说帝王疑心病很重,我才继位多长时间,看谁都不是很信任,若不是自己分身乏力,说不得朝堂上只会剩我一人。”

    崇祯悠闲的半坐在床榻上,看着已经恢复的差不多的锦衣卫,传递出来的各处消息。

    距离朝堂大换血,已经过去一个半月了。

    此时已经进入了冬季。

    到目前为止宋应星还没有找到,而徐光启也没有在研究出他所需要的东西。

    要不是因为抄家得到的银子太多,已经够用了,现在宫里的开支绝对已经出现了问题。

    另外一点他发现,不知是不是错觉,魏忠贤竟然在改邪归正,不但把宫里的太监们训练的极好,就是那些归于客氏教导的宫女们,也都一个个进步斐然。

    而且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了外臣可以收手贿赂和弄权,他的亲戚们也都不在做着欺男霸女的勾当。

    京城外面也已让卢象升和孙传庭各自拉起了五千人的兵马。

    全部都是按照皇上给出的年龄段选出的人手,饷银定的很好,每人直接三两银子,其中队率将官另算。

    自从消息传出全城的男子,都在踊跃报名,很多人知道的消息太迟,而人员已经录满垂头丧气的回家就被亲戚们骂着不争气。

    内阁的运转只有黄爌一人支撑着,从金陵来此的那些大臣们干活还算卖力。

    有了前一波的人的前车之鉴,这一波人就老实的很了,况且他们拿到的俸禄也比曾经高出了三倍,已经不需要贪污受贿,就能过的很舒服。

    当然他们也都知道金陵递增上来的那些官员,也在等着他们犯二呢。

    “王承恩,给黄首辅说一下,从今往后大名不需要徭役了,让他把诏书的内容在每一个县城都张贴好。”

    崇祯躺着躺着忽然想起了这么一件事情,在他看来如今的徭役简直有点扯淡,除了加重贫困户的困难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而维稳才是他当前最需要做的,不管怎么说与时俱进才是好办法。

    “是,皇上。”

    一直守在外面,替换了田守新位置的王承恩领命出去。

    想了想,觉得没有别的事情了,才起身在侍女的服侍下,穿好衣服往周皇后的寝宫走去。

    饱暖思那啥,打不出来这个词。

    反正如今是冬季,做一些运动暖和一下身子,是一件最正确不过的事情。

    攸呼三月,一晃而过。

    没了原班大臣,也就没有了诏定逆案,搬到魏忠贤的事情。

    也没了“裁撤驿站沉卒,岁可省金钱数十万”的奏章。

    一时间似乎很有些海清河晏,歌舞升平的意思。

    毕竟这个时代的下岗工人,是可以揭竿而起的,崇祯也不得不慎重对待,为此还加紧时间收购粮食,以备全国灾年。

    然而着美好的生活却在三月份被一封密信给打破了。

    “蓟州遵化兵变”

    崇祯脸色铁青的瞧着手中的密报,没有了陕西一带李自成的农民起义,遵化又闹兵变是什么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