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的,为的不过是几两碎银子,完全不顾整个大清的利益。”

    在任何时候,不分场合的让治下的子民们去拜佛,从而敛财的行为。

    早就让代善看不顺眼了。

    可惜的就是,想要清理这些人,根本就无处下手,也就大明给他们做了一个榜样,忽然发现原来还可以这么干。

    只是知道的太迟了一点。

    “暂时放着吧,这些和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刚好可以在撤退之后,扔给大明的人去处理。”

    皇太极已经想过了,辽东的和尚,可是和大明的和尚大不一样。

    代善仔细的想了想,也只能这么干了。

    **

    盛京越渐的萧条。

    街道上捡马粪的人,已经不止专门捡马粪的那些奴隶们干的事情了,不少的平民,也走出了家门,还是抢夺这么一点资源,来生火做饭。

    城门的封锁。

    让进出城的人和物,加大了更多的负担。

    卖柴禾的人,已经不再去做吃力不讨好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事情了。

    一捆柴,算上劳力,还不足以付清进出城门的钱,而正是高昂的城门税,让整个盛京的生气,进一步的减少了一大半。

    曾经炊烟袅袅的盛京上空。

    偶尔能够看到有哪家屋顶冒烟了,都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

    于是整个街道都干净了。

    干净的让每个走上街道的人,心中都会莫名的恐慌。

    人很少,大部分都待在了家里。

    不用出门干活,就不容易饿,也就能少吃一口饭,省下来的就能够再对付一段时间。

    死气沉沉的店铺,即便是打开门做生意,只要进去之后,就很难看到有什么货物摆上,都是来了重要的客人,才会被请到后房,仔细的商议出一个合理的,更高的价格才能够成交。

    银子不好赚了。

    货物的价格却在不断的飙升。

    一间半掩着的茶馆,招牌早就因为没有人清晰,模糊的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了。

    门外匆匆的快步走来一人。

    来人进了门之后,在茶馆小二的带领下,走到了后院,才发现所有的人已经到齐了,就剩他一人了。

    “诸位抱歉了,最近主子盯着我老黄,盯得实在太紧了一点。”

    自称老黄的人,正是被皇太极带出关内的黄立极。

    此时满脸的疲倦,早就没了那种养尊处优,皮肤白嫩的样子。

    更不要说大袖飘飘的儒雅风范了。

    那一身儒衫,在来到盛京的第三个月,就被他以五两银子的价格,卖给了一位贝勒。

    要知道,他那一身衣裳,当年在关内的时候,可是花费了差不多三百两银子,被人一针一线的缝制出来的。

    做官的时候,没有敢穿。

    生怕被人攻讦说是败坏吏治,做了坏榜样,被崇祯免了官职之后,还没有来得及穿,就被送去了工程队。

    最后穿在身上的时候。

    还是皇太极入关了,他们箪食壶浆,跪着以迎王师的时候才穿在了身上。

    而那一段在蓟州的时光,才是他认为一生最后,最风光的时光。

    出了关内。

    就和他所想的差了很远了,人家一开始是很重视他们,可在三番五次的询问,如何对付大明的火枪兵,而拿不出任何办法之后。

    瞬间热情就没了。

    若不是皇太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