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御书房中。

    崇祯也在看着最近几日的报纸,上面关于养殖场和奶粉厂的利益,说的是入木三分。

    尽管都是事实,可先期的投入还是很巨大的。

    毕竟只有王家一个先例存在,一切都还需要从头再来,摸索着度过最初的难关。

    也就只有养殖场,俘虏了那么多的林丹汗的手下,找出一些放牧技术好的,专门管理这种事,才是最简单的一条路子。

    唯一的弊端就是,见效太慢。

    一个周期必须养足一年的时间,才算是正常。

    剩下的就是湖广的赈灾情况了,每一天相隔七天时间,就有一次更新,让每一次的赈灾都落在实处。

    同时受到更多的人去监督。

    而这样的办法,也就从根子上杜绝了贪墨的可能性。

    毕竟。

    在这样的是一个时代,这种宣扬赈灾计时的办法,可是第一次出现,谁也不想被自己的一次手脚不干净,就钉在了史书之上,从而让后人观赏。

    同时也在促使,赈灾的所有人员,拿出百倍的力气,来尽心的做成这件事,也算是给自己的履历,增添一点光彩。

    往后即便是要升迁,或者选一个好点的职位。

    也能够有拿得出手的政绩。

    不过现在已经进入了平稳阶段,再也没有一开始那种惨烈的,仿佛下一刻这些灾民们就要活不下去的样子。

    崇祯看了一眼手边的一封奏折。

    这封奏折里说的就是当地的一些百姓们,已经开始联名给张国维和孙传庭他们送万民伞了。

    民间的声望,在这一刻,也就是在湖广一带,这些前去赈灾的人,似乎已经深入人心了。

    其中还有孙传庭的自辩奏折,似乎是生怕自己“功高震主”。

    至于更加胆小的张国维,也已经给他上了三封请辞的奏折,却都被他轻松的压了下来。

    “想必这些人,现在应该接到他的回复了吧,不知道,可惜的就是,看不到我的回复会让他们脸上出现怎样的精彩瞬间。”

    崇祯也是有着自己的恶趣味一面。

    在许多批示的奏折上,许多官员,乃至于大臣们,看到某些言语,可都是瞠目结舌的。

    而一些所谓的皇上圣言,也就是从这些途径传播出去的。

    为此,据说还有一些好事之徒,专门把他说过,写过的一些话语,总结起来打算编撰一本书籍卖钱的。

    至于,会不会被专利局的人找上门,从而罚款罚的身上肉痛,心中心痛,那就不是崇祯所关心的事情了。

    然后就是来哦懂的战局。

    报刊上刊登的都是大名连战连捷,而崇祯看得却是物流的详细清单,其中的物资损耗,让他是一阵肉痛。

    距离越远,损耗就越大。

    占据的疆土越大,治理起来的时候,所需要的官吏也就越多。

    这一次可不比以前,是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去治理地方的,报刊上已经宣传开了,辽东的土地肥沃。

    足以产出足够多的粮食。

    就算是其后寒冷也不用怕,道院设计的房屋,足以抵挡外面的寒冷,更何况还有棉衣和棉被用以御寒。

    往后要是辽东的战事平息了的话,想要去关外置办土地的人,绝对会更多。

    到时候又是一场属于上一阶层的盛宴,而老百姓也能够跟着喝一口汤。

    “只是其中的些许布置还是要有的,免得一些人觉得天高皇帝远,生了不该有的念头。”

    崇祯揉了揉鬓角。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