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孙传庭和李定国互相调侃了一句。

    说是这么说,其实误国这件事,和是不是书生,是不是武人都没多大的关系。

    只要是人,还身居高位,心里面涨了草了。

    那就必定做出误国的事情。

    或许自己持身很正,可自己的亲戚朋友呢?

    被周围的势力,携裹着做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那都是常有的,而他们也清楚,皇上为何重视大明律。

    不外乎就是用律法的手段,来约束身居高位的人。

    从而让做出错误决定的人,所付出的成本更高,只有这样,才能够威慑想要继续犯法的人。

    在将要进入应天府衙门的时候,几人低声说了一句。

    “引以为戒啊。”

    南京城大臣和官吏的堕落,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他们了解,魏国公他们的权利已经失控了,他们看不出来,马士英一伙人,最后能够拿回权利的可能。

    或许最后等到的,也不过是牢狱之灾。

    想要继续享受软禁的生活,都是一种奢望。

    史书上,引以为戒的故事一大堆,可看了的人,又有几个给真的戒住了?

    此时的心生感慨,往后如何,还要看他们的初心还在不在。

    随着接手了整个南京城的城防。

    朝廷派来的官吏,也跟着去了该去的位置。

    只是一个衣物的时间,就发出了三道命令,瞬间整个南京城就活泛了起来。

    第一,招收一些打扫卫生的,要把南京城的街道里里外外的全部都打扫一边,管吃,还给工钱——一个月两个银元。

    第二,招收一些能吃苦的人,开始修路,整个南京城的道路翻新,危房改建,城外的官道也要进行大的修建——一个月的工钱,是看干活多少发放的,依然是管吃饭。

    第三,就是修建学校,大明的朝廷出钱,依然是管吃,发工钱。

    同时也是深切的贯彻了,免除徭役这一官府职权。

    由于都是招收的本地人。

    也就不粗要提供住处了,最多就是远一点的,在工地当中临时搭一个棚子,随时都可以搬走。

    相比后面两个政令,需要的人手会更多,赚的钱也会更多。

    前一个实际上就是临时的面对南京城在军队中的士兵家属,弄出来的一项福利性的工作。

    扫地不累。

    相对于这个时代干的各种活。

    是真的而不累。

    而且工钱还很可观,只要南京城的物价能够稳住,那么两个银元,完全可以让一家人无忧无虑的吃饱饭。

    应天府的大牢里,全部关押的不是有钱人,就是曾经的大臣和官吏。

    外面的则都是穷苦人,对穷苦人来说,他们什么都没有,就是有一身的蛮力。

    “真的假的?官府什么时候这么好了?该不会是徭役吧?我记得一个月前,徭役可是刚刚发了的。”

    “什么徭役?没听说都免除徭役了吗,以后也不会再有徭役了。”

    “嗯,免除徭役是真的,就在城门口经常贴告示的地方,贴着呢,上面还盖着官府的印章,这一点不会有错。”

    “你又不识字,怎么知道对不对。”

    “旁边有人站着不断的宣读告示的,就算我不识字,听总是听得懂的吧。”

    “我也去听听,必须听仔细了,官府的老爷们,惯会给咱们挖坑。”

    “得了,你都穷的只剩下一身破衣裳了,官府给你挖坑,能得到什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