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都算作大明对扶桑的进一步了解。

    而庙算就是,知道对手越多的消息,自己准备的也充分,那么战斗之后损失就会越小,得到的利益就会越大。

    而更重要的则是,人家的学习内容。

    在大明几百年都在学习朱程理学,并且发展到极致的时候。

    人家扶桑已经开始向海外的其他国家学习能够让他们壮大的知识了。

    若是不崇祯皇上建立了道院,重新把手艺人,还有一些杂学家都集中到了一起搞研究的话,此时的扶桑在数算、冶金、纺织、医疗、国民识字率和火炮制造等方面早已经先进于明朝多年了。

    邢氏佩服的人不多,除了她的男人高杰外,也就只有崇祯了。

    崇祯不但给了她们女人可以入朝为官的机会,也给了更多的人一口饭吃,还有上学的进一步教育。

    至于外间的风流韵事,那都不是事。

    每一个有身份,能够拿起这份卷宗的人,看过邢氏指出的那一段文字之后,都是面色大变。

    他们一开始,都是奔着扶桑的一些军事,经济,漏洞去看得。

    这一点一开始都被忽略掉了。

    可再次看到之后,心中就是一凉。

    大明弄出来的免费教育,才多长时间?

    人家扶桑已经从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就已经开始了,整整领先了大明二十几年。

    这说明,人家扶桑国虽然小,可一直都在进步,一直都在求变。

    只有大明,连对付一个小小的建奴,都吃力的使出了吃奶的劲。

    若不是有了道院。

    有了火器的话。

    胜负还真的很难说。

    崇祯拿过卷宗,仔细的看了看,心中长叹一声:难怪这个国家,在后来会这么厉害,人家一开始就已经抛弃了儒学这一学派,专心的学习了海外的另外一些可以使自己强大的知识了。

    虽然目前看来,还只是初级阶段。

    可人才都是一步步积累的,只需要继完善下去,想不强大都难,不像他,可以用开挂的方式,来瞬间提高大明的经济,军事,乃至于科技。

    所以,扶桑更加要打。

    还需不需尽快作出决定,免得拖得久了,出现了其他的意外变故。

    从而给而来扶桑更长久的发展机遇。

    “咱们要抓紧时间了,扶桑一直都在缓慢的变强,谁也不知道,这个小国家,什么时候忽然就超越了大明。”

    崇祯一拍桌子。

    讨论了这么久的时间。

    都只是在谈论各方的优劣,出兵也只有几个方向,初期能够形成战斗力的,也只有水军。

    登陆作战才是在考验攻坚和后勤力量的事务。

    “李定国,晁刚,通知下去,南越已经打下来之后,暂停继续征讨其他的国家,咱们现在的对手,就只有扶桑,只有打下了这块地图,大明才可以放心,去更远的地方开疆扩土。”

    崇祯已经决定不再等了。

    刚刚的商讨,已经说出了三个可行的方案。

    崇祯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就是,握紧拳头,打击在一个地方,从而站稳脚根向四面开花式扩张。

    这么做的好处就是,只需要顾忌一处。

    免得进攻的路线多了,顾此失彼,反而让自己被扶桑的人,各个击破。

    (本章未完,请翻页)

    至于建州,梁州这些地方,崇祯知道李过和卢象升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多加干涉。

    也就已经快要不声不响的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