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和自媒体文章内。

    甚至紧跟财富风口,还去币圈蹦跶了一阵。

    币圈甚至有了一个“陈安之指数”:判断一个人是币圈还是链圈的,就让他在微信搜索框里找一下“陈安之”。

    你搜到的陈安之越多,你离币圈越近。你被骗的指数就越高,你在这个社会上的产业链地位越低,你所面对的中国的就业环境就越差。

    由此可见,这位成功学大师为了捞钱是何等的不择手段。

    不光是他,过几年就连他带的徒子徒孙们,都捞得盆满钵满。

    “智慧大师”刘一秒,“销售女王”徐鹤宁,一个个割韭菜割到手软。

    在长达十来年蓬勃发展的韭菜行业中,光是刘一秒这家伙就割了数十亿的财富。

    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甚至超过了他的师傅陈安之。

    因为他师傅陈安之只不过是靠成功学割屌丝们的韭菜,而刘一秒这家伙专割有钱土老板们的韭菜,屌丝那点钱人家都看不上。

    这叫什么,这就叫格局。

    格局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未来十几年的波澜壮阔大时代,韭菜之多,长势之凶猛,就连骗子们都经常感叹镰刀不够快啊。

    其实这些个看似“成功”的大师们,除了骗你,从未成功过。

    陆泽看着吕任之的调查文件,深感这家伙也真是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吕任之早些年和陈安之类似,在宝岛两次创业失败,然后就干起了骗人的勾当。

    陈安之早期是以开饼干连锁店为饵,忽悠学员非法吸金,再恶性倒闭转移资产,卷钱跑路来大陆继续忽悠,没想到运气好混成了培训大师。

    而吕任之则是在创业失败后欠了一屁股高利贷,走投无路下直接干起了传销,结果生意还没干成就被执法部门给端了。

    迫于无奈只好躲到大陆来,也学宝岛前辈们干起了“培训”。

    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和干传销的历练,还真干出一些名堂。在鹏城那边课程虽卖的不贵,但也算小火一把,忽悠了不少小老板。

    这家伙干“培训”之所以能有起色,竟是因为他别出心裁,把企业管理和国学结合了起来。

    土老板们没啥文化,生意有点起色的时候就开始心虚,迫切地需要提升自己,而且期待文化最好跟快餐一般,打包即可拎走。

    可那些管理学、经济学的专业教科书又晦涩难懂,他们一看就头疼。

    更可况要真是读书那块料,又何至于当初放弃学业呢。

    所以,这类“培训”就正好满足了他们的刚性需求。而“国学+管理”那就更是戳到了土老板们的G点,不仅听得来劲,还自觉提升了不少文化修养和品位境界。

    吕任之这家伙原名吕俊才,为忽悠人才改了吕任之这个自带书香气质的名字。

    可惜国学热还要过两年才兴起,尤其是2001年央视《百家讲坛》节目热播,那更是引得国学书籍一时纸贵。

    其实这两年国学热已经有了苗头,“国学大师”文怀沙、“易学教父”邵大神又开始被吹捧。

    要不然央视也不会看准这个热点,推出《百家讲坛》这个节目。

    只不过央视人家是好好做节目,传播经典和传统文化。而像吕任之这些个“大师”,传播的却多是传统里一些糟粕的东西。

    因为披着“国学”的法衣,迷惑性之大,着实让人难以招架。

    什么孔、孟、禅、佛、鬼谷子,能喊得出名号的都得有;什么阳明心学、胡雪岩经营学、厚黑学,凡是可以忽悠人的全给用上。

    出之以“国学”名目,随时一通引经据典,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