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一上市,起码是好几倍的回报。

    老弟,你要是有兴趣,我倒是可以带你一波。”老王倒不是故意舔着脸装大,而是想着让陆泽给出出主意。

    他要是能跟着一起玩儿,那就更好了。凭借陆大师的神算,岂不是可以大杀四方?

    陆泽摇了摇头,当场拒绝:“还是算了吧,你自己开心就好,我可不想当傻逼。”

    这个时候入局,那不是纯纯的大怨种吗。

    这会儿参合到三大门户网站的上市里去,那相当于先上车再补票。价格高不说,回头互联网泡沫一破,股价跌得你亲妈都不认识。

    不过也不得不说,三大门户网站在一帮资本的裹挟之下,也是大秀了一把。

    要知道,根据现在国内《证券法》的规定,具有外资背景的互联网公司,到境外上市必须事先审批。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在很长的时期内,单独外资、包括在国内的外资企业及个人是禁止进入邮政电信业(ISP和ICP)行业的。

    简单说,对于内地的互联网企业来说,到米国纳斯达克上市,必须过两关:一关是信息产业部,另一关是证监会。

    国内不许外资进入互联网,到米国上市实际就是引入外资;上市必须得有互联网概念,摆在三大门户网站面前的这三句话,怎么也统一不到一块儿去。

    想获得审批,那是千难万难,你要不是个二代,那这会儿近乎无解。

    新浪的技术天才王志东“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前无古人的方法。

    把公司一分为三——干活儿的主体是国内公司,不去上市,上市的是米国公司,不做网络业务。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投资国外控股公司来控制设在中国境内的技术服务公司,并由该技术公司通过独家服务合作协议的方式把境内增值电信公司和境外国外控股公司连接起来,达到国外公司合并报表的目的,进而获得上市。

    新浪网的这番骚操作,一举成就一个轰动华夏大地的海外上市模式——VIE新浪模式。

    可以说新浪的张志东,就是VIE第一人。

    随后网易、搜狐纷纷跟风,照猫画虎操作一番,一口气全都跑去了纳斯达克上市。

    不得不说,1999年互联网概念是最受资本追捧的领域。

    先是在1999年7月12日,中华网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这是在米国纳斯达克第一个上市的国内概念网络公司股。

    中华网的上市,彻底吹响了资本的号角。

    不仅仅是国外风险投资商,国有上市公司、民间资本甚至个人投资者也纷纷加入了这场互联网热潮中来。

    海虹控股自己做了一个号称网络航母的网站中公网,8848的早期投资方据说是来自江浙一带的民营企业。

    一个概念,几页商业计划书,只要是公司名称后面加上.,似乎就能圈来一大笔钱。

    可就是这些个“.公司”,造就了互联网行业史上的至暗时刻。

    因为概念过于被热炒,估值虚高,和网站的实际价值完全不相匹配,导致几个月后的互联网泡沫破裂时,股价一落千丈。

    很多所谓的独角兽公司,后来变得一文不值。

    这场由互联网公司泡沫带起的经济危机,后来也被称为“Dot- bubble”,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点泡沫”。

    现在三大门户被热炒,很多资本抢着上车,等明年三月份以后,他们就知道痛了。

    即使上市,股价也会下滑的厉害,尤其是网易被曝出数据造假事件,更是一度被罚停牌。

    可以说这波掺和进去的资本,几乎没有听说过有谁赚了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